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促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浓度值的灵敏度。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CLIA法乙肝检测中HBsAg结果≥0.05IU/ml(判断为阳性)的标本1018例,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S/CO值,以S/CO值≥1判断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HBsAg在CLIA法检测低浓度值(0.05-0.20IU/ml)时总例数为135例,约占总阳性例数的13.3%。这135例用ELISA法检测S/CO值≥1(即判断为阳性)例数仅为44例。显示CLIA法和ELISA法两者的检测灵敏度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灵敏度高于ELISA法,HBsAg作为术前和献血、输血前检查应将CLIA作为首选方法;但由于ELISA法方便操作,适用于大量筛查,因此在大量体检时,HBsAg将ELISA作为首选方法。CLIA法和ELISA法只是HBsAg筛查方法,若要确诊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做乙肝DNA或中和试验来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B病毒抗体与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8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另取4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ELISA方法、PCR荧光定量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EBV四种抗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观察组EBV-DNA与VCA-IgM联合检测仅一项结果为阳性的有79例(97.5%),两项同时为阴性的有2例(2.5%)。观察组VCA-IgM阳性率(92.6%)是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对照组VCA-IgM均为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价值,联合行EBV抗体与EBV-DNA载量检查能显著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以下简称额温计)与传统水银玻璃体温计(以下简称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值有无差异,探讨在母婴同室使用额温计能否取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住院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用两种体温计分别于晨起、下午同时测量住院15日内病区所有孕产妇(以下简称成人)和婴儿体温共计1888例次,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盲测的情况下,两种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温正常成人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98);在发热成人组和婴儿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同时得出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时段差异早上成人组P=0.004;下午成人组P=0.156;早上婴儿组和下午婴儿组均P=0。结论额温计不能代替水银体温计用于母婴同室病房体温测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AR)与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鼻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抽血做变应原筛查,分析检测结果并对AR与NAR予以区分,而后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AR患者。结果160例患者中AR有105例,NAR为55例;使用安脱达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52例观察组AR患者总有效率为96.2%,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AR的6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炎患者临床应重视开展变应原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鼻炎类型。而对于AR患者则推荐使用特异性免疫疗法,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entacam系统校正眼压的准确性。方法用NCT为患者测量眼压,用Pentacam系统的5种眼压校正方法对NCT值进行校正,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T值低于Pentacam校正值,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各组眼压值之间呈正相关;CCT与NCT、Kohlhaas呈正相关,与Ehlers呈负相关(P<0.05),与Dresden、Orssengo/Pye和Shah之间无相关性;NCT受CCT影响最大,各种方法与CCV均无相关性。结论Pentacam系统对NCT值的校正结果可靠、真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对非全麻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进行非全麻手术126例,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7例,妇产科手术26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普外科手术45例。麻醉方式局部麻醉56例,硬腰联合麻醉为70例。结果126例患者手术过后,对护理质量感到基本满意的患者占86.8%,而其中,术前宣教和服务态度与总满意度的关联性更大,说明这两者更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结论加强对非全麻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辅导级疾病知识宣教,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37例异常瞬目儿童的生活习惯、临床表现及眼部检查结果,发现病因并进行相关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7例异常瞬目儿童中有眼表疾患151例(63.7%)、屈光不正46例(19.4%),抽动症及多动症患儿38例(16.1%),体质虚弱偏食患儿2例(0.8%)。经对症治疗、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调节心理等综合措施,172例(72.6%)3个月内异常瞬目症状消失,36例(15.2%)症状减轻,29例(12.2%)症状无改善。结论儿童异常瞬目症多有原发病因,眼表疾患和屈光不正是主要病因,不良的用眼及生活习惯是常见诱因,还应注意患儿全身状况。认真细致的病史询问及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通过治疗可取的很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化疗联合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的化疗方法;观察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恩度治疗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和肝肾功能障碍的不良发应的概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疗联合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方案和恩度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11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9例,分别行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和恩度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两个指标。治疗时间为2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三周,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贫血最为常见,分别占32.7%,29.6%,11.2%,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8.%,57.1%,37.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恩度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较佳,不良反应显著减少,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呼吸科门诊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以及临床表现。方法调查分析在我院呼吸科门诊自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诉呼吸困难而就诊的648例患者,给予第一次以呼吸困难就诊或在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就诊但不能确定病因的呼吸困难患者问卷调查,形式有Nijmegen症状学问卷以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的自我评估调查两种方式,抽取分析临床症状,整理患者对呼吸困难的自我表述。结果648例患者中有602例能确定病因,占92.90%,有46例非器质性疾病患者,占比8.10%。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患者多以“气堵胸口”“气提不上来”“胸口不舒服”“胸口有压迫”“呼吸吃力”等词汇自我表述。分析显示,这些基本有压力大、焦虑或抑郁症状、失眠等现象,给予他们抗焦虑、镇静安眠治疗后,症状很快减轻。结论要正确认识和诊断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减少和避免误诊,给予合理治疗措施,使患者尽早摆脱病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DCG资料,结合长R-R间期发生时状态、频次,有无临床症状、最长RR间期,24h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例活动状态和休息状态均反复出现长R-R间期,长R-R间期在几百到几千次不等,最小心率<30次/分,最大心率<100次/分,平均心率<50次/分。佩戴日志提示头晕、黑矇出现,这一类病例DCG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3例活动状态和休息状态都反复出现长R-R间期,最小心率<30次/分,最大心率>100次/分,50次/分<平均心率<60次/分,佩戴日志提示偶有头晕、黑矇,这一类病例考虑二度房室阻滞,需结合临床,诊断要慎重。3例活动状态和休息状态都出现长R-R间期,但以休息状态出现为主,佩戴日志未提示头晕、黑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在正常范围;10例只在休息状态出现长R-R间期,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均在正常范围,佩戴日志未提示头晕、黑矇,这二种类型提示与迷走张力增高相关或隐匿性传导所致,属于生理性阻滞。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时,通过详细分析DCG中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等数据,结合长R-R间期出现的状态、阵次、最长R-R间期,结合佩戴日志,对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