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19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辅助下探查关节腔,对合并伤处理2例半月板损伤行修整术,2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重建术,1例软骨损伤行软骨游离体取出。再做膝内侧小切口修补内侧副韧带,胫股骨端MCL止点损伤行Smith-nephew带线锚钉修复,体部撕裂用可吸收缝线修补。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Lyscholm评分标准优良率89.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效果优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YCuIUD副反应及避孕效果。方法在本计划生育服务站,对符合本研究接纳标准自愿放置IUD的观察对象,MYCuIUD共200例。分别在放置后3、6、12、24、36、48、60、72月进行随访,观察使用效果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自2002年1月20日~2003年1月20日,共接收观察对象200例,6年来的随访率100%,MYCuIUD在体力劳动妇女中腹痛、月经淋漓、带环受孕率较脑力劳动妇女高。结论MYCuIUD在脑力劳动妇女应用中带器妊娠,因症取出等方面优于体力劳动妇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抽吸联合腋下隐蔽型小横切口治疗副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检查为腋下副乳56例患者,其中B超检查含乳腺组织的50例患者,无乳腺组织的假性副乳6例患者。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患者52(92.86%)例;2(3.57%)例患者在切口出现一定的糜烂现象,在经过换药后痊愈;1(1.79%)例患者有血肿情况出现,经过抽吸后痊愈;1(1.79%)例患者切口周围出现皮下淤血情况,经过1周后自然痊愈。结论对于副乳患者采用脂肪抽吸联合腋下隐蔽型小切口进行治疗,可有效抽吸副乳周围脂肪堆积,完整切除副乳腺的同时保证了局部的平整性,整形效果较好,避免单纯切除后局部留下难以遮盖的凹陷性疤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不同生理时期腋下副乳腺的声像图变化。方法对临床疑为腋下副乳腺的24名患者,按不同生理时期分为A组(月经期组)、B组(妊娠期组)、C组(哺乳期组),平常受检期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进行四次超声检查,每次检查均重点测量二维超声图像上副乳腺腺体最大前后径及副乳腺质地。结果A组腺体厚度及腺体质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腺体厚度及腺体质地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腺体厚度小于C组腺体厚度,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腺体质地小于C组腺体质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副乳腺在不同生理时期声像图有差异。应用高频超声动态检查腋下副乳腺,可以提高腋下副乳腺的超声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6~45岁,平均30.3岁,外踝撕脱骨折块分别为0.5cm~1.5cm不等,平均0.8cm,均采用外侧弧形切口进入,暴露外踝及外侧副韧带,较大骨块采用空心钉固定,较小的骨块予以去除并使用铆钉固定修复韧带。结果12例患者随访6~14月,平均8月,切口均无感染,复位骨块均骨性愈合。采用AOFAS评分(84.3±8.4)分。结论较大骨块的外踝撕脱骨折首选空心钉固定,可达到腱骨愈合,较小骨块无法采用内固定的韧带损伤修复后也可取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物中毒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及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染菌率的调查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最终选择tl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Genebank进行中查找多条TLH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si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相对保守区段,用Beacon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缓冲液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选取的tlh基因同源性达到98.9%以上(13/1234),同源性好。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副溶血性弧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结论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检测周期短,能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5-2012)等相关标准对72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就诊的61例患者中,按病例定义认定为疑似病例者10人,可能病例10人,确诊病例25人,排除16人,主要症状为发热17.8%(8/45);腹痛91.1%(41/45);腹泻100%(45/45),腹泻次数最多11次/日;恶心46.7%(21/45);呕吐60.0%(27/45),头痛15.6%(7/45);头晕15.6%(7/45)。无危重症病例,所有现患病例经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现已全部出院。结论依据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认定本次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