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入以及改良Stoppa入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入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意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患者的护理方案。通过加强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的方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计算患者的治疗的显效率。结果本次实验的80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77例患者的脑积水症状得到改善,3例未改善,总体有效率达96.25%。结论给予脑积水患者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配合综合性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显效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可调压式分流管 脑积水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不同的术式的临床疗效,为该手术更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8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中。根据不同的术式选择随机分为实验组(经脐入口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和对照组(经脐入切口腹腔镜疝修补术)两个组别,各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P值均<0.05,分析结果有意义。结论在外科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不同术式中,经脐入口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此类疾病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经脐入路 腹腔镜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和传统入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传统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前外侧入锁定钢板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入(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0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肩峰下前外侧入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传统入路手术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与传统后正中入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手术治疗分别经由椎旁肌间隙入、传统后正中入进行,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矫正情况和手术耗时、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83.5±9.4)%,对照组矫正(85.1±8.2)%,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96.8±11.3)min、出血量(133.4±27.5)mL均低于对照(120.8±25.9)min、(247.8±31.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对比传统后正中入,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矫正作用相趋近,但手术耗时量与出血量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及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 经颞叶皮质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腓骨入和后外侧入治疗旋后外旋转Ⅲ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入组和后外侧入组,各25例。比较他们的具体并发症情况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并没有差异性,后外侧入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经腓骨入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外侧入治疗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较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 标签: 经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治疗,给与实验组患者行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5.48±33.21)min、(109.63±45.78)mL、(20.34±2.76)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8.00%,较对照组32.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肱骨干骨折患者实行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推广应用。

  • 标签: 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 肱骨干骨折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折采用外侧、后外侧手术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折手术入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入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后外侧入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建议从后外侧入,对于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该入方式非常适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病区小药房的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病区小药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相关责任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病区小药的储存、放置不规范等现象未再发生。结论在病区小药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增强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药品服务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 病区小药柜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型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与髌下入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入组(A组)、髌下入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药评分表的设计和在门诊中药房当中的运用。方法对2010年3月到2012年6月我院发生的小药管理不规范问题进行记录,并结合这些问题设计小药评分表,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中药房施行。研究使用小药评分表前后相关不规范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施行小药评分表后中药使用错误次数减少47次、药品丢失次数减少21次、药品储存错误次数减少19次、药品过期后未处理次数减少22次。结论利用小药评分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药柜内中药的管理进行改善,并且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小药柜 评分表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侧与侧弓根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治疗的46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侧组及侧组。侧组(20例)采用侧椎弓根入PKP治疗,侧组(26例)采用侧椎弓根入PKP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侧组发生率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组2例出现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0.0%。结论侧与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在早中期疼痛及活动能力方面改善率相似,相对于侧手术,侧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势。

  • 标签: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陈旧性 胸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腋针法臂丛神经阻滞和经腋针法臂丛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组合针组,各80例,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针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针组高,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支神经阻滞的总成功率针组明显高于针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臂丛阻滞针法和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针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针法,阻滞更完善,针法临床更易操作且安全性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双针法 单针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药管理对提升用药有效性的作用,总结小药管理经验。方法医院2015年进行了加强门诊中药小药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药改进、优化药物的摆放与管理、严格规范保管与使用中药药。结果2015年审核不合格处方率高于2014年,门诊退药、非正常药物损耗处理、复查发药差错、追责率低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小药管理,提升了合理用药水平,最终提示用药有效性。

  • 标签: 中药 合理用药 小药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配药中心内科小药药品355种,品种繁多,性质各异的药品管理,确保病房小药药品能正确储存、保管、保证有效期。方法寻找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并完善病房药管理制度及有效措施,加强监控和检查。结果通过对病房药品管理措施的完善,使药品存放合理、无过期、无变质、无药品混放、积压、浪费现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只有对病房药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质量,减少药物造成的医疗问题,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内科 药品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方法选取10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肿瘤具体部位选择不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途径行肿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采用生活质量表评价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头部不适、肿瘤压迫症状及视乳头水肿)等均有显著缓解,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行不同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时,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 外科手术 不同入路 颅脑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EO灭菌是国内低温灭菌的首选方法。通过正确使用双开门EO灭菌器,能有效防止灭菌失败,确保低温灭菌的质量。鉴于EO气体的有毒性特点,通过正确的防护措施与监测手段,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 标签: EO灭菌 安全管理 防护措施 效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