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护士进行多元化行为角色转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效果,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复查依丛性和对基层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新技术的认可度,以推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发展。方法对2014年5月—2017年5月118名住院行神经外科脑血管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护士进行多元化行为角色转换为其提供全方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复查率及对我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认可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满意度98.38%,对照组满意度85.71%(P<0.05),实验组复查率22.58%,对照组复查率3.57%(P<0.01),实验组对我院开展新技术业务的认可度72.58%,对照组35.70%(P<0.01)。结论护士进行多元化行为角色转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护理服务,收效良好,值得推崇。
简介:摘要从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应用中对自身的把握、对课程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等方面,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时教师应着重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教师角色定位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影响。明确只有从教师层面真正领会和把握Seminar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在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Seminar教学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失去手术指征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予以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含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1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5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34例患者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0•21%(11/34)、1•46%(5/34)。肿瘤临床分期、血管造影表现、动静脉分流、碘油充填类型、扩散转、肝功能因素、年龄、肿瘤直径、TACE治疗次数、TACE前后AFP值及其变化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存在影响(P<0•05)。结论患者自身状况、肿瘤期、TACE治疗的次数、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肝癌介入疗效及预后有显著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50例肝癌患者进行CT扫描诊断,并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各25例,单号组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双号组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CT扫描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典型性情况,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来讲,采用CT诊断是重要的辅助方式,其扫描的图像较为清晰、准确,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介入治疗不仅对患者创伤小、花费较低,而且临床成功率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研究,了解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手术状态的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模式,提升介入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ACTH、Cor、SAS、SDS、CRP以及血糖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了解全程护理干预下患者手术治疗状态优势。结果除血糖之外,观察组在各项评分方面上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受手术影响较低,不会由于手术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及情绪波动等情况,术后状态变化较小。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对身体状况的影响,继而提升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这种护理模式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3月16日—2018年7月11日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心内科用药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心内科用药加上介入治疗。比较常规组、介入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两级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结果介入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两级的时间、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相比较常规组更好,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介入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常规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心内科用药加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