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胃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中医科门诊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兼扶正的中药治疗;对照组用胃苏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胃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萎胃颗粒和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C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胃复春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萎胃颗粒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在胃镜征象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病理表现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萎胃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脓肿与脑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CT检查并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6例,脑转移瘤4例,观察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脑脓肿多以全身或局部感染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呈炎性改变,病灶多为单发,呈环状强化,内壁光整,外壁略不规则,灶周有轻中度水肿。脑转移瘤常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病灶常为多发,小瘤灶多呈结节状强化,较大病灶主要为环状强化,壁厚薄不均,部分可见壁结节,灶周见大范围指状水肿。结论脑脓肿与脑转移瘤各具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合临床及相关化验检查,CT能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脑腔梗与脑动脉梗化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腔梗与脑动脉硬化32例患者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临床治疗中医生采用内服用药与静脉滴注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26例患者口服5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单一用药患者10例,配合服用40mg维脑路通片患者10例,剩余6例患者配合服用40mg尼莫地平片。21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二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初期所用药剂为16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并配合使用500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末期使用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20ml脑活素或0.4g脑路通注射液。结论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治疗脑腔梗和脑动脉硬化效果显著,可将其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等疗效.方法108例患者均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连服3周,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头晕变化,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前后颅内动脉变化。结果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有效率达91.7℅,能双向调节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部血流异常,减少脑血流速度的不对称性。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调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部血流异常,显著改善头痛、头晕等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将其分为二组。全部患者对给予其降血压、降血糖等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以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患者则加以使用曲克芦丁。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对照组6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者。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脑挫伤在临床上是脑外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其特点为起病突然、变化快、病情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并发症多。且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在脑挫裂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脑内不同的自律细胞群,产生不同的节律,通过神经调控及不同的传播途径,产生不同的脑电波,对应着脑细胞特征频率,控制脑组织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的生命状态,如觉醒、睡眠、梦境。试验支持“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传输信息作用”,他很可能是我们意识的基础,智慧的源泉,他的抑制让人处于梦境状态。缝隙连接常以电紧张形式传递信息;而化学性突触以动作电位传递信息,他们互相制约,完善着细胞通讯,基于该认识,很可能GJIC不是导致“癫痫”的物质基础,而是癫痫发病的生理抑制剂。各脑区相互协调,伴随不同脑电波,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若出现异常,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如成瘾。人体生命活动的表达主要由动作电位来驱动,即β波是活跃生命活动必要条件,α波阻断减弱,常反应儿童大脑发育不全。基于心脏起搏器原理,对脑不同区域进行起搏及调控,产生不同的脑电波,而改善我们的生命质量,这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