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258例胃癌术前患者、90例胃癌术后患者、15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78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A199(28.7%),NSE(6.2%),CEA(21.7%),CA242(20.2%),HCG(22.5%),AFP(6.2%)及HGH(22.5%)单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胃癌术后患者仅cA199(13.3%)和CEA(21.7%)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单一指标阳性检出率最高为CA199的达28.7%,而联合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达53.5%,与正常健康者(20.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动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肿瘤患者的多排CT表现,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胃肿瘤患者100例,均行三期增强扫描与螺旋CT平扫,而且经过免疫组织与手术病理学证实,回顾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多排CT征象。结果经过诊断,本组患者中胃淋巴瘤8例,胃间质瘤27例,胃癌50例,胃畸胎瘤1例,胃腺瘤1例,胃血管球瘤1例,胃泌素瘤3例,胃脂肪瘤2例,胃神经鞘瘤5例,胃平滑肉瘤或肌瘤2例。结论多排CT可以将胃肿瘤的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等具体显示出来,而且能够鉴别各种不同的胃肿瘤,可以将重要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现象,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良性肿瘤应用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6月-2017年12月胃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耗时、出血和出院日;手术前后患者癌胚抗原监测水平、CRP监测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出血和出院日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癌胚抗原监测水平、CRP监测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癌胚抗原监测水平、CRP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良性肿瘤应用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更有利于改善血清学指标和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创伤,减少并发症和加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和特点。方法随机抽取近两年本院收治的80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对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是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发群体,最常见的是胃窦部肿瘤和胃贲门部肿瘤。80名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8例为典型类癌,24名病人患不典型类癌,剩下48名病人为胃小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都能够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结论对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病理分析分型可以有效指导其临床治疗,为其诊断提供依据,加强预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胃固有肌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4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胃固有肌层肿瘤比较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胃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恶性肿瘤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A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B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疗效为27%,B组临床疗效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65±1.25)个月,B组为(12.85±1.47)个月,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以卡培他滨单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比较好,单药治疗适合为KPS评分低于80分的患者治疗,应考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