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的基本学科之一,因其抽象性极强,一直让学生学而生畏,想让学生清楚的掌握其知识体系就更是难上加难。在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有效实现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接受互动式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23.60±3.86)分、自护责任(18.59±2.05)分、自护技能(28.74±3.17)分、健康知识(48.93±4.7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17.40±2.14)分、定期运动(17.11±1.25)分、血糖监测(18.26±1.31)分、遵医嘱服药(18.15±1.04)分、足部护理(17.89±0.9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2014.2脑梗死住院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出院前后给予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两组均给予干预3个月,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行为、神经功能恢复以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互动健康教育在改善患者认知行为、社会行为、肢体恢复、语言以及思维等9个领域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认知行为以及神经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实验组采用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以及意外情况(包括误服、走失、摔倒等)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效率提高,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基于网络的局部解剖学现代教学模式的探讨,浅谈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所应具备的功能,提出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体系,对推动以网络教学模式教学的现状提出思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式教学模式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实习的8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2名)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通过专科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6.12±5.44分,对照组为79.14±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践技能成绩为78.87±4.63分,对照组为70.56±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满意度为76.44%,对照组为6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式教学模式在骨外科教学中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显著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方法建立全科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式服务组织框架,开展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儿童、贫困居民、慢性疾病患者等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规范了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评估工作效果绩效。结果截止到本文研究的2015年10月完成签约近2373余户,新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302余人,完成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165余人次,预约上门服务20余次。针对服务质量、签约情况中心组建家庭医生评估小组开展电话抽查及百姓座谈会形式,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百姓对家庭医师式服务知晓率达到94%以上。结论实施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师式服务模式能从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全程管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家庭医师式服务认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