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优点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随即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的患者病例20例,其中共有残根残冠39颗,全部采用复合桩核修复技术对患牙进行修复,修复结束后通过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对其独有优势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牙的修复治疗均顺利完成,在修复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全部39颗患牙中成功修复者35颗,修复失败者4颗,修复的成功率可达89.7%,效果比较明显。结论采用复合桩核技术对后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其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时使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纤维复合树脂预成根管桩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72名,均为2017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牙牙体缺损患者,患牙110颗,采用Excel表格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中36人,55颗患牙分为对照组,剩余36人,55颗患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金属核桩修复,实验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复合树脂预成根管桩修复,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修复后,实验组患者的松动脱落率为5.56%,对照组患者的松动脱落率为22.22%,实验组的松动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中,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树脂预成根管桩修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牙齿松动脱落问题的发生,改善修复水平,提升修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同时配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中心接收的60例肩周炎患者以关节松动术治疗组(n=30例)和联合治疗组(n=30例)的形式进行分组研究,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的前屈评分(138.46±18.44)分、外展评分(125.44±13.22)分和后伸评分(34.44±4.25)分明显高于关节松动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的前屈评分(100.14±12.56)分、外展评分(101.22±10.14)分和后伸评分(24.14±3.03)分,并且联合治疗组经过治疗后的VAS评分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关节松动术治疗组(P<0.05)。结论将关节松动术同时配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患者的肩周炎疗效显著,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7~2014.7在我院口腔科进行义齿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完成病人的术前检查后,给予实验组病人预成纤维桩修复,给予对照组病人可塑纤维桩修复,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咬合力分别为241.51±12.73(lbs)、121.53±13.29(lbs),咀嚼效率分别为92.83±9.45、74.63±8.39,实验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改善幅度更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龋齿继发率分别为2.5%、7.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优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9%,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复合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需麻醉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45例,采用以氯胺酮肌注麻醉为基础的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诱导时间为(36.5±5.7)s、术后苏醒时间为(17.2±1.9)min、心率为(130.2±25.9)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样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3例躁动、1例肌肉颤动,发生率为8.89%,组间比较,χ2=2.355,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可调节性,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更短,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