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就9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断裂松动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9例胸腰椎骨折发生断裂的病例,4例松动,3例断钉,2例连接杆松动断裂。结果(1)螺钉负荷过大(2)内固定物取出过晚(3)卧床时间过短(4)内固定未行一期植骨或植骨不够确切(5)内固定物由于长期不取出发生金属疲劳(6)椎间盘高度的丢失。结论对经后路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重视骨折内固定物的断裂松动的并发症,术中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后至少卧床休息2—3个月,在6—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内固定物。内固定物取出时间的适宜能减少脊柱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入组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螺钉松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为19.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累计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数累计为5例,对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椎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皮微创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取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疗效;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疗效基本相近,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但是经皮微创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透视次数较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多,有待完善器械及手术流程,减少病人及医务人员X线暴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008年以前在本院采用steffee技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6个月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固定牢靠,稳定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一年至三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手术中的平均时间为49分钟,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出血量控制在100ml左右,手术的切口长度平均70mm,术后所有患者的不适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锥前缘高度明显增高,矢状位指数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未有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腰椎后路切开复位KSS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的因素。方法回顾2007年2月-2011年8月采用腰椎后路切开复位KSS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20例,对病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选择、置钉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一般1~3小时,椎弓根螺钉无一例打入椎管内,脊柱生理弯曲恢复理想,无后凸,椎体高度恢复,80%可恢复原有解剖形态,复查病人无拔除、断钉、断棒现象发生,下床活动病人有10~15%有腰痛,疗效显著。结论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相对较低、适应症选择较广、疗效比较确切适合基层医院。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检索(1993-01/2014-0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pedicularscrew,internalfixation,thoracolumbarfracture”,中文关键词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共检索到65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配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重建骨折椎稳定性,提供三维矫正,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行椎管减压。而近年来随技术发展,伤椎内固定及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手术方式,减小了创伤及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结论配合各种技术的应用及联合运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运用于治疗各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棒断裂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椎弓根钉治疗的138例腰椎滑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腰椎滑脱的节段、是否伴有峡部裂、植骨融合方式及是否使用横连对椎弓根钉断裂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钉断裂或连接棒断裂共8例。L4滑脱断钉者2例(2/53),L5滑脱断钉者6例(6/58),L5滑脱断钉较L4滑脱者断钉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伴有腰椎峡部裂者断钉5例(5/55),不伴有峡部裂者断钉3例(3/83),伴有腰椎峡部裂的病例其断钉的发生率明显较不伴有峡部裂者高(P<0.05)。椎间植骨组断钉1例(1/104),横突间植骨组断钉4例(4/25),未植骨断钉3例(3/9),椎间植骨组断钉率低于横突间植骨组(P<0.05);横突间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横连组断钉4例(4/25),使用横连组断钉4例(4/113)。未使用横连组断钉发生率高于使用横连组(P<0.05)。结论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断裂既与滑脱本身特性,即滑脱节段、峡部是否完整有关,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融合方式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过于强求复位等都会增加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以采用短节段四钉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六钉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复位质量和脊柱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及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单节段29例,双节段2例,其中L3/41例,L4/515例,L5/S114例,双节段L3/4和L4/51例。手术方法一侧症状者采用症状侧椎板关节突显露,双侧症状者采用双侧显露,以症状侧位主,经症状侧或症状较重的一侧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斜向置入单枚cage。结果术后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26例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12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0.8分,术后一年时平均24.7分。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硬膜损伤2例,神经根损伤1例,无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枚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可保持椎间高度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