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ACOPD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3例ACOPD心肌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73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另取73例COPD者为COPD组,检测三组BNP和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BNP(365.86±100.65)和CTnI(7.45±1.2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BNP(55.24±10.34)和CTnI(0.02±0.003);对照组以及COPD组之间的BNP以及CTn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ACOPD心肌损伤患者中,检测BNP和CTnI水平,能够有效评估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BNP和CTnI水平 ACOPD 心肌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血清C(Cys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CysC及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ysC、Scr、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ysC异常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指标,(P<0.05)。结论血清Cys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良好指标,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3年9月20例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观察组)及2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法测血清肌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ROC评价血清胱抑素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1,2,3期患者分别为10,3和7例;血清胱抑素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呈明显线性相关(P<0.01)。急性肾损伤1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灵敏度(89.5%)明显高于血清肌酐灵敏度(57.9%)(P<0.05),急性肾损伤2、3期患者间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 急性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意义,同时探讨提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聚体整体检测效果的方法。方法以随机方案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伤后二十四小时内入院治疗的50名成年颅脑外伤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于门诊接受血样抽取,而病例组于入院二十四小时、第三天以及第七天分别予以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D-二聚体,并观察2组检测结果。结果重型脑损伤组病患血清D—二聚体总含量最多,其次为中型脑损伤组,最少的为轻型脑损伤组。同时,预后不良患者组血清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组(P<0.05)。结论基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可对其损伤程度进行客观判断,可将其视作防治并发症、评估预后水平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 血清D-二聚体 浓度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6例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患者46例,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的采用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中7例死亡,2例重残,6例中残,1例植物生存,19例语言表达与智力迟钝,无偏瘫,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1例患者恢复良好,可从事部分体力劳动。结论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应该及时采用有效的综合疗法,以减少死亡或者致残。

  • 标签: 脑损伤 丘脑下部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检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行留置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其临床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行留置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身体营养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鼻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BNP、NT和血浆ET-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BNP、NT和血浆ET-1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B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NT和血浆ET-1水平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BNP水平与NT、ET-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185,-0.4921,P<0.01)。结论检测急性颅脑操作患者血清NBP、NT和血浆ET-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脑钠肽 神经降压素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损伤患者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在急性肺损伤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损伤。方法选择清洁型大鼠3月龄20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约(220±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简称K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10只,简称L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6mg/kg使用大鼠左肺进行灌洗取灌洗液,使用大鼠右肺下叶进行病理学观察,使用大鼠右肺上叶及中叶进行NF-KB测定。结果模型组(L组)肺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肺泡及间质出血、肺不张、透明膜形成5个检查项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K组)。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模型组(L组)均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TNF-a阳性,检测出1例(10.0%)IL-1β阳性,模型组(L组)检测出2例(20.0%)TNF-a阳性,检测出7例(70.0%)IL-1β阳性,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对肿瘤及肺部炎症有正向相关意义。

  • 标签: 大鼠 急性肺损伤 肿瘤 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S100B蛋白水平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青海地区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损伤组),选择同期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脑损伤、年龄18~65岁、长骨骨折内固定术3~6个月取钢板25例患者(纳入健康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S100B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与伤后,损伤组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颅脑损伤越严重,S100B蛋白水平越高,经统计学分析,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水平可以为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青海地区 急性颅脑损伤 S100B蛋白水平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对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放疗前预防护理、放疗中皮肤护理、放疗后的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放疗全过程结束后,患者皮肤的反应Ⅱ级6例,Ⅰ级54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皮肤损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胰腺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14例小儿胰腺损伤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结果14例患儿经病史、B超、CT均确诊,诊断结果显示9例患儿为单纯性胰腺损伤,5例胰腺损伤合并腹部钝性伤。14例患儿的治疗上,8例患儿行非手术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实施腹腔穿刺引流,2例实施胰腺囊肿空肠吻合,2例实施胰腺囊肿胃吻合。所有患儿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小儿胰腺损伤,采取B超与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诊断疾病,对疾病,可根据患儿损伤程度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以彻底治愈。

  • 标签: 小儿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Tfcc损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分别叙述了保守治疗和非保守治疗方式,包括腕关节镜、针灸、推拿按摩、中药外敷等治疗方法在Tfcc损伤中用。

  • 标签: Tfcc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药源性肝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用药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情况,研究组患者2周后肝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源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药源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