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盐酸美沙酮是中枢抑制药,用于癌症及各种剧烈疼痛的治疗。已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国内有两家企业在生产。方法合成工艺以苯乙腈为原料经过与苯进行付克反映生成二苯乙腈,然后和二甲氨基2-氯丙烷反应形成2.2-二苯基-4-(二甲氨基)戊腈(后简称戊腈)和2.2-二苯基-4-(二甲氨基)-3-甲基丁腈(后简称丁腈),异构合物分离后和溴乙烷进行格氏反应后,水解、成盐1234、精制等步反应完成。结论反应过程中腈类异构合物戊腈、丁腈的转化率基本为64,所以如何分离提纯戊腈是生产工艺关键一环。

  • 标签: 美沙酮 腈类异构化合物 戊腈 丁腈 分离提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析亚胺培南母核对映异构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氟乙酸为流动相,用手性柱CHIRALPAKIA(4.6mm×250mm,5μm)成功分离亚胺培南母核对映异构体。结果流动相为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氟乙酸(60400.1,V/V/V),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样品浓度为1.0mg/ml,用外标法计算为方法时,方法系统精密度RSD%为0.41%(n=6)亚胺培南母核及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为3.38,实现基线分离;亚胺培南母核异构体在0.5μg/ml~5μg/ml(相当样品量0.05%~0.5%)范围内呈良好,相关系数r=0.9996;准确度回收率范围为99.2%~105.2%;最小检测量为0.488μg/ml(相当样品量0.05%),重现性RSD%0.07%(n=6)。结论本方法对亚胺培南母核对映异构体定量分析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结果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中异构体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ProC18(4.6×250mm,5μm);流动相1.5%三乙胺(pH5.4)乙腈=87∶13-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5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法舒地尔与异构体1和异构体2分离度良好;2个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2和103.3%,RSD分别为3.8%2和3.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简便、专属、准确,可用于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中异构体的测定。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异构体 HPLC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PI在RA中的诊断价值及在疾病活动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风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RA患者121例,非RA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血清GPI抗原、抗环管氨酸肽(你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等数据;收集RA患者的关节炎部位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参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GPI抗原在RA组的敏感性(59.5%)显著高于非RA组(1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PI抗原、抗CCP抗体水平、RF对R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59.5%、90.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3.3%、85.8%、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检测相比较,GPI抗原与RF同时阳性、GPI抗原与抗CCP抗体同时阳性、GPI抗原与抗CCP抗体水平及RF三者同时阳性,其敏感性分别为56.2%、57.0%、54.5%,特异度分别为97.5%、99.2%、100%,与单一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PI或RF、GPI或抗CCP抗体、GPI或RF或抗CCP抗体单一阳性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9.3%、94.2%、95.0%,特异性分别为72.7%、79.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GPI水平与关节肿痛部位数、CRP、ESR、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与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GPI抗原有望成为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RA GPI 抗CCP抗体 R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测定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RA组和非RA对照组的血清GPI水平;并检测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外表现、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嗜酸性粒细胞等;并对RA组治疗后进行血清GPI水平测定。结果RA组血清G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血清GPI水平高于RA组非活动组(P<0.01);关节滑液GPI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且与血清水平成正相关(r=0.73,P<0.01);GPI水平与关节受累数(压痛、肿胀数)、血清类风湿因子(RF)、嗜酸性粒细胞、关节外表现呈正相关(P<0.01)。治疗前、后血清GPI水平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GPI水平与RA的活动程度相关,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指导临床进行RA康复治疗。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PI抗原在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208例患者者,其中RA患者108例,包括活动期59例,非活动期49例,其中男38例,女70例,年龄20~69岁。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100例,风湿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按198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正常对照组选用女性100名,年龄17~50岁。结果RA组抗原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对RA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可能成为RA的一种新的诊断指标。

  • 标签: GPI 风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护理单元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风护理单元,应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护理单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中风护理 生存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夜班护士病情观察技巧。方法总结152例卒中患者夜间病情观察方法及经验。认为护士应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具备扎实抢救技能,能把观察中通过视、听、嗅觉获取的信息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评估疾病的性质,为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结论通过采取应对技巧可以更有效获得第一时间的病情资料,对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尽早干预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卒中单元 夜班 护士 病情观察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患者5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行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卒中单元 老年脑卒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法,不仅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了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中医康复单元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两组监护前后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监护前两组GZS评分与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监护后实验组GZS评分与NIHSS评分远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远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治疗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满意,有利于降低NIHSS与GZS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次数,病死率低。

  • 标签: 急性重症脑卒中 卒中单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GPI抗原,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组(P<0.01)②GPI和RF两者联合检验,敏感性虽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却有了很大的提高。③GPI与R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

  • 标签: 葡萄糖-6- 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9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201例未出现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卒中单元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罗氏cobas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整合的ISE单元,用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样本中Cl-、K+、Na+含量,每小时最多可处理200份样本。罗氏cobasc501ISE单元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Cl-、K+、Na+电极、参比电极、ISE试剂针、ISE样本吸针、ISE内标液孵育池、ISE试剂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卒中单元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大大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应用于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大减轻,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 卒中单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风护理单元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受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除了退避一项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风护理单元模式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极具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风 护理单元 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的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卒中单元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卒中单元疗法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治疗 卒中单元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4例。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用于干预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效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科学﹑系统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根本职责,体现在护士与病人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它既可以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进行,也可作为一种护理方法单独进行。心理护理渗透入系统整体护理的自始至终,心理护理也不像技术护理那样简单,而必须时刻启发、诱导,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科学化 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