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需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而对照组50例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比较两组起搏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电极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在射血分数及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对照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脏功能影响小、同步性高、起搏短及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比较其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两者的心电图有相似的形态,即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但是因为其的起源不同如前间隔性、后间隔性、游离壁性等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结论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心电图特征,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在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中较为准确地初步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源灶,帮助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更改,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导致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为改善左室肥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因高血压住院患者206例,根据患者心脏超声结果分成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正常组。以LVMI为因变量,病人性别、吸烟、病人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肌酐、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Cys-C、尿酸、服用ACEI/ARB、服用CCB、服用B受体阻滞剂、服用利尿剂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左心室肥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体重指数、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年限、Cys-C、尿酸与左心室肥厚相关,OR值均大于1.0(P<0.05);服用ACEI/ARB、服用CCB、服用B受体阻滞剂与左心室肥厚相关,其OR值均小于1.0(P<0.05)。结论患者年龄、吸烟、体重指数、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年限、Cys-C、尿酸是高血压患者产生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服用ACEI/ARB、CCB、B受体阻滞剂降血压药物是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超声造影(Leftventricularopacification,LVO)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oftheVentricularMyocardium,NVM)的影像学特点、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NVM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析左室增生的肌小梁区域、心内膜连续性、致密心肌厚度、造影剂于小梁隐窝内充盈状况。结果左室超声造影能明确非致密心肌区域,造影剂于小梁间隙及隐窝中的充盈状况,超声造影在致密心肌厚度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的准确性。结论对难以确定心影变大、冠脉造影结果无异常者而言,应先判断是否为NVM,心脏MRI及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125视为心室重构标记物检出的敏感性。方法以超声心动图LVED、IVS、EF测值其中一项异常者为病例组共71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值与CA125、CA242、CA19-9测值之比值为参数,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t检验。左心室扩大同时CA125测值大于实验室正常值者定为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其与全部左心室扩大总病例数之比计算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检出的阳性灵敏度。结果病例组LVED/CA125及LVEF/CA1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出现的阳性灵敏度为42.26%。结论左心室扩大及EF下降的心衰患者中可以出现CA125增高,但以实验室正常范围为标准检出灵敏度有限,需寻求适宜的医学决定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肥大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对左心室肥厚、肥大的诊断差异。结果120例心电图检查疑似左心室肥大和左心室肥厚的病例经超声检查确诊左心室肥厚43例,左心室肥大77例,肥厚率和肥大率分别为35.83%和64.17%;心电图组确诊左心室肥厚36例,左心室肥大84例,肥厚率和肥大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间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肥大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心肌重量均显著高于肥厚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相比于心电图法阳性率高,易于左心室肥大和左心室肥厚的诊断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全心内膜垫缺损(TEC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PS)的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TECD合并PS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包括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疗、姑息手术,进行定期复诊、电话随访方式对近远期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20例为双心室矫治,占62.5%,8例单心室矫治,4例姑息治疗,2月内共死亡12例,死亡率37.5%,双心室矫治20例患者有8例死亡,均为双片法,死因4例感染、4例低心排,单心室矫治3例死亡,均死于感染,姑息治疗1例死亡,死因为低心排;12例双心室矫治患者随访1年均存活,经NYHA分级均处于Ⅰ-Ⅱ级,房室瓣未见明显返流。5例单心室矫治患者1年后随访1例死亡,2例2年房室瓣发生轻-中度返流,但心功能Ⅱ级,剩余2例心功能Ⅰ、Ⅱ级各1例,房室瓣未见中度以上返流。姑息疗法患者3例术后1年有中度以上房室瓣返流,2例重新入院矫正心功能,另1例经2年随访仍有中-重度返流。结论TECD合并PS病情复杂,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众多,尽管近期死亡率较高,但远期预后良好,在情况一致时,建议将双心室矫治手术作为优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抢救中使用机械通气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为更好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共收治100例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机械通气治疗过程,统计患者在通气后4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100例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91例,9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91例抢救成功患者中,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以及血气分析pH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临床特点,提高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能力预防并减少其发生。方法回顾2002年6月至2012年10月1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3.5岁,女性患者12例,16例有高血压病史,12例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后,15例发生于大面积梗死,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7例,3~7天6例,2例行急诊手术后存活8天及15天,其余16例均于发病后立即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死亡率高、易发于老年女性、高血压者常见、多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大面积心肌梗死较易发生、多发生在前降支供血区域等为其主要临床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组)及高血压LVH患者(B组)各54例均为邯郸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55名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明显高于C组(P<0.05)。高血压LVH患者NT-proBNP和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1,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评价病情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