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林德
(青海省人民医院811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左心室血栓及导致体循环动脉栓塞病例,总结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检索2007年至2009年住院治疗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案,分析左心室血栓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相关特征。结果:59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现左心室血栓50例,血栓形成率为0.8%,其中有3例发生体循环动脉栓塞,栓塞率6%,急性脑栓塞是最常见的栓塞并发症。结论:左心室血栓多发生于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低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瘤形成与心室血栓形成相关;心源性栓塞中大脑动脉栓塞风险相对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栓塞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72-02
左心室血栓(LVT)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ST段抬高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EAMI)中最常见[1]。早期左心室血栓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4周内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脉不稳定病变的活动期,并具有导致脑部,及其他体循环动脉栓塞的潜在风险[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其病历记载资料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胸痛史,多项血清心脏标志物升高,具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改变。
1.2方法
1.2.1病例选择
在我院病案首页电子信息库检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室血栓”诊断的病案,全部调阅,确认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
1.2.2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左心室血栓(LVT)
超声心动图(UCG)用于诊断的超声设备有PhilipsIE33、GE-VIVID7、SequoiaC256/C512、HP5500等超声心动图诊断系统,探头频率2.5~3.5MHz。UCG检测左室室壁运动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经、血栓形态、血栓位置、血栓活动度。室壁运动异常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左室壁16节段划分法。
1.2.3动脉栓塞判定
主要依据:(1)急性心肌梗死后突发的特异性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辅助检查:颅脑CT扫描提示新近出现的点片状低密度影;动脉造影提示相关动脉造影剂充盈中断、缺损。
1.3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非正态资料)表示,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α<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统计软件应用SPSS18.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另建议为节省字数,除第一次写全称,本文中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可用AMI代替,左心室血栓用LVT代替)
2.1病例
5900例AMI病例,发现50例LVT,血栓形成率为0.8%;其中47例为前壁STEAMI,余3例为下壁STEAMI。全部5900AMI病例中,前壁STEAMI为2327例,进一步分为心室血栓组与非心室血栓组,临床特征见表1。
2.2心室血栓
LVT位于心尖部45例,前壁心尖段(游离壁位置)3例,下壁心尖段(游离壁位置)2例。有38例呈团块状,扁平状6例,新月状(均位于较大的心尖部室壁瘤内,平均大小52mm×26mm)3例,云雾状2例,条索装1例。LVT平均面积为4.0cm2。血栓与室壁无相对运动者47例,有明显摆动者1例,中等程度摆动2例。
2.3动脉栓塞
50例LVT发生动脉栓塞3例(见表2),栓塞发生率6%,栓塞均发生于发病5天以内,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7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38.7%。3例栓塞患者的年龄、LVEF与其他47例非栓塞患者有明显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中50例LVT病例均来自2007年0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9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其中ST段抬高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327例,占38.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血栓发生率为2%;左心室血栓导致体循环动脉栓塞发生率为6%,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左心室血栓组和非左心室血栓组对照,低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瘤形成、高的心功能分级与左心室血栓形成有关。
左心室血栓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形态、性质和活动性可发生变化[3-4]。(此处2条参考文献不精确,尤其删除“江岳鑫”文章,此引文为增刊摘要,内容不符;建议改回WeinreichDJ,BurkeJF,PaulettoFJ.Leftventricularmuralthrombicomplicating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Long-termfollow-upwithserialechocardiography.AnnInternMed,1984,100(6):789-794.)左心室血栓形成多在症状发生后1-2周内,本研究中有33例心室血栓发现于起病后2周内,有25例左心室血栓从“团块状”变为“层状”,4例活动性左心室血栓变为固定附壁血栓。血栓形成早期,对于血栓部位和形态的追踪是有必要的,血栓的形状和活动性可能有助于判断发生栓塞的危险程度[5],凸向心腔并与室壁有相对活动性的附壁血栓更易脱落,造成体循环动脉栓塞。3例栓塞并发症累及的体循环动脉根据频率大小脉依次为:大脑动脉、下肢动脉、肠系膜动脉。从中可以发现大脑动脉面临的栓塞风险是相对高的。因此,心源性脑动脉栓塞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脑卒中有关。
本研究不足之处:为回顾性研究,而且样本量偏少,可能对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慧薇,杨志健,鲁翔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10):735-737.
[2]蓝日观.50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9):79-80.
[3]江岳鑫,贾友宏.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3,19(3):276-278.
[4]左辉华,王丽丽,刘强等.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1154-1155.
[5]JugduttBI,SivaramCA.Prospectivetwo-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icevaluationofleftventricularthrombusandembolism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mCollCardiol,1989,13(3):55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