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功能锻炼对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期间的30例AE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将干预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干预前后设为试验组。总结呼吸功能锻炼效果。结果干预后的FVC、FEV1、FEV1/FVC(%)和FEV1(%)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7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COPD患者开展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明显,改善肺功能,纠正血气指标,患者认可度高,可考虑在临床中合理推广。

  • 标签: 功能锻炼 AECOPD 肺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肺功能训练(共8周)。观察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mMRC评分及6MWT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改善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0-3月龄新生儿进行视觉相关检查,了解新生儿视觉系统发育规律。方法通过对600例0-3月龄正常新生儿分为3组进行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屈光检查,记录FVEP的P2潜伏期、振幅以及屈光检查的球镜、柱镜数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观察新生儿视觉传导功能以及屈光状态。结果0-3月龄所有新生儿FVEP的P2波潜伏期平均值为(158.42±20.74)ms,95%可信区间为(153.42―163.42)ms,振幅平均值为(6.30±4.09)μv,95%可信区间为(5.40―7.20)μv;0-1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58±1.39)DS,柱镜平均值为(-1.56±1.16)DC,1-2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09±1.52)DS,柱镜平均值为(-1.91±0.62)DC,2-3月龄组新生儿的球镜平均值为(3.11±1.27)DS,柱镜平均值为(-2.10±1.71)DC,三组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月龄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P2波潜伏期正常参考值为153.42―163.42ms;3月前各组婴幼儿的球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光随诊时间定为大于3个月。

  • 标签: 新生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屈光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治疗COPD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该疾病护理提供一些有益建议。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一年时间内所收治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方案对他们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以此探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体交换受损都实现了较好的改善,并且大多数人呼吸由以往浅而快转变为深而慢的平稳呼吸。结论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治疗与护理,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缺氧症状,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呼吸肌功能锻炼 COP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且总结儿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对患者呼吸功能产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儿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呼吸功能产生的影响,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中为儿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呼吸功能获得改善,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开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72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术前准备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前准备和护理,对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术前呼吸功能锻炼训练,随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一些指标进行观察,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肺功能的影响。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肺功能进行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要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生素、痰药、吸氧以及住院天数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证明,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术前准备方法在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心脏外科 临床医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点干预治疗对发育迟缓儿童口腔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5岁儿童54名为研究对象,以36个月为分界点,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相关干预恢复治疗,一段时间后开展Gesell发育测定以及简易口部运动量测定,分析结果。结果和≥36月才开始进行干预治疗组相比,<36个月就进行干预治疗组各项Gesell发育评估情况更佳,口部运动能力也更好,P<0.05。结论对于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应当尽早开展干预治疗,以便获取良好转归结果。

  • 标签: 发育迟缓 语言障碍 口部运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组行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在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SaO2为(99.59±9.96)%、PaO2为(98.73±9.87)mmHg、PaCO2为(32.51±3.19)mmHg,与对照组患儿的Sa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 简介:摘要由于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高等优点,因此,目前大多数医院都采用这两种方法来作为临床测定患者肺弥散功能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做法是分别对同一患者采用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来测定其肺弥散功能,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发现用两种方法所测的重要指标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由于内呼吸法在测定患者肺弥散功能时还具有短时间内重复性高的优点,现在它已经作为测定患者肺弥散功能的新型方法。

  • 标签: 内呼吸法 单次呼吸法 测定肺弥散功能
  • 简介:摘要开胸手术的适应范围很广泛,涉及到心胸部的病变,手术对于治疗心胸及肺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然而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患者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对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的高龄患者更是如此,开胸手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尽可能的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原发病,维持心、脑、肺、功能是治疗与护理的目标所在,本文根据开胸手术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分析当前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探讨更加全面、合理的护理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呼吸功能不全 开胸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将我院消化外科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消化外科需麻醉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此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用药不同分组通过文献综述,和本次实验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消化外科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来具体探析此三种麻醉药物的适用病症。结果芬太尼为1960年合成的一种阿片类麻醉药物,在麻醉的过程中还能显著引起呼吸抑制作用,现已几乎不再应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若达到相同的麻醉时间,即瑞芬太尼多次使用,实验组C的对呼吸功能的抑制明显高于实验组A(p<0.05)。若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均单次应用,实验组A的呼吸功能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实验组B(p<0.05)。结论芬太尼若达到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相同的麻醉程度,呼吸抑制作用十分严重,现已几乎不在应用。需要麻醉时间长时,推荐应用舒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能降到最低。但仅需要20min左右的麻醉时间时,推荐使用瑞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几乎没有。

  • 标签: 芬太尼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呼吸训练,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评分(ADL),观察干预前和干预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PaCO2、FEV1、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干预3个月ADL评分分别为(85.29±14.57)分、(92.48±9.3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肌前庭诱发源性电位(cVEMP)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引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82例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分为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分别进行cVEMP检测,分析cVEMP的引出率。发病时以突聋不伴眩晕患耳为对照,患耳治疗1周后与发病前对比,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治疗前,突聋伴眩晕组患耳和对侧耳的引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与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聋患者可以通过cVEMP检测评估前庭功能,且对听力恢复预估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球囊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心衰致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心衰致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使用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测定患者的动脉血PH,PaO2,SaO2,PaCO2,血乳酸水平,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30例病人能较好耐受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24h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PH、PaO2、SaO2、PaCO2、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压平稳、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天后病情缓解脱离BiPAP呼吸机。结论急性心衰致呼吸功能不全运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抢救急性心衰致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BiPAP呼吸机 急性心衰 呼吸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2015年7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再实施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H值、PaCO2、PaO2)、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是6.7%,对照组是33.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是3.3%,对照组是13.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 治疗方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水吞咽摄食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引起的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院推广实行饮水试验,统计概率并与2010年度2011年度的统计结果做比较。结果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概率明显降低。结论吞咽障碍的等级评估对临床病人的饮食及康复训练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洼田 饮水试验 吞咽困难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对2-4岁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进行术前视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年龄、下垂程度、散瞳验光和VEP结果,设对侧健眼为对照组。结果在52例患者中,46例中重度上睑下垂组下垂眼的等效球镜(sphericalequivalentrefraction,SER)比对侧眼更大(p<0.05),6例轻度患者均为顺规散光,无弱视发生,38例中度患者中8例发生弱视,8例重度患者均有弱视。中重度组弱视的发病率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进行视功能评估有利于决定手术时机。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视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围重症手术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于我院2010年-2012年的胸外科重症患者,在手术之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经验共60例,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这60例患者当中的呼吸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没有1例死亡的病例,患者没有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呼吸功能的恢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麻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后的肺功能是否能够有效恢复,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发生,在临床上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胸外科重症手术 呼吸功能恢复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行之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法,使重症病人在胸科手术后能较好的恢复其呼吸功能。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症胸科疾病患者,并行择期手术,其中50例患者术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早期活动,术后镇痛,设为实验组;剩余50例患者术后及时出院,根据医嘱自行护理,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患者无明显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呼吸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8例患者发生较严重的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恢复不良,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进行精细有效的呼吸功能护理至关重要,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早期恢复正常和全身状况痊愈,应加以推广。

  • 标签: 胸外科 重症手术 呼吸功能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