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可引起各类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如果治疗策略不正确,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鱼精蛋白 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通过对窒息死亡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的定量分析,表明窒息死心肌呈现出HSP60的强表达,为认定窒息死亡提供依据。

  • 标签: 窒息 热休克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一新鲜冰冻血浆在去沉淀前后的总蛋白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此类血液制是否适用于临床蛋白补充或作为行业质量标准制定的数据来源。方法用33袋新鲜冰冻血浆和将其制作去沉淀后的血浆,进行分别留取标本检测其中总蛋白含量。结果去沉淀冰冻血浆的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同源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在去沉淀后制备的冰冻血浆不适合临床作蛋白补充使用。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去冷沉淀血浆 总蛋白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34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多器官衰竭组(MODS组)53例和无多器官衰竭组(无MODS组)8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0、6、12、24h乳酸/白蛋白比值等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0h时乳酸/白蛋白比值间差异不明显(P>0.05);6h时无MODS组患者乳酸/白蛋白比值低于MODS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无MODS组患者12h、24h乳酸/白蛋白比值均明显低于MOD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乳酸/白蛋白比值与MODS、病死率及AP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而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乳酸/白蛋白比值可有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即比值越大则提示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乳酸/白蛋白比值 脓毒症休克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休克治疗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2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通过不同的抗休克治疗,根据休克期是否平稳过渡,或在休克出现前进行防治。结果42例中2例患者由于发病后收住时间超过20h,最后死亡,其余40例均痊愈。结论重度烧伤患者要尽早给予正规有效的液体防治休克,使其休克期平稳过渡,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 标签: 烧伤休克 平稳渡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休克患者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休克患者126例,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全麻效果满意率较高。结论应根据创伤部位、手术性质和范围及患者休克程度选用麻醉方式,但总的原则是以患者安全为重。

  • 标签: 休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3例按入院后24小时休克是否纠正分为休克纠正组和休克未纠正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24小时分别采血,比较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血乳酸变化;联合APACHE-‖评分评估预后。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和血乳酸水平在24h是否存在休克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4种标记物水平与APACHE-‖评分均对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对休克是否纠正有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敏感性;4种标记物对感染性休克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血乳酸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30万U溶于0.9%氯化钠100ml静滴,每8h1次,连用7d。观察两组TNF-α、hs-CRP水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TNF-α、hs-CRP均较前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有效降低TNF-α、hs-CRP水平,减少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人员与手术人员、麻醉医师之间的配合,为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室自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抢救的80例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抢救及护理体会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80例休克患者的抢救76例成功、四例死亡,死亡率5%,影响术中配合的主要因素包括急救物品准备、抢救时间安排、护理人员的临床抢救技能等。结论充分及时的急救物品准备,合理充足的抢救时间安排,以及护理人员娴熟专业的临床抢救技能是休克患者术中配合成功的关键,对提高休克患者术中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休克患者 术中配合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强成分血液制备链管理,预防采供血链系统断裂,消除成分血液质量安全隐患,使成分血液制备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建立成分血液制备链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成分血液质量,保障用血安全。

  • 标签: 成分血液 制备 冷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早发现宫外孕,进行有效治疗与护理,避免悲剧发生。方法16例宫外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腹痛。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停经史,化验血、尿HCG、妇科检查、B超检查、腹腔或阴道后穹隆穿刺。结果16例宫外孕患者中,宫外孕破裂休克3例。经过紧张有序的抢救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宫外孕破裂抢救争分夺秒,护士要有较强的预见性。抢救迅速,抢救护士镇定自如,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各项操作要求稳、准、精确。密切配合医师,实施正确的抢救与护理,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宫外孕 休克 抢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