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节灵活度训练对6~12岁假性近视儿童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2年我院眼科就诊的72例(144眼)儿童资料,对全数患儿实施调节灵活度训练,观察干预前后儿童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全数患儿接受调节训练后,101眼(70.14%)裸眼视力恢复至0.8以上,其中6~7岁组患儿灵活度训练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按照患儿假性近视度数进行训练,指数越低裸眼视力总有效率越高(P<0.05);近视指数越低患儿训练后屈光度改善越明显(P<0.05)。结论低年龄儿童眼部假性近视早期进行灵活度训练,可有效改善调节灵活度,提高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方式后,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Ⅱ度旋后内收型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踝关节骨折行双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治疗的32例Ⅱ度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双钢板治疗处理,观察骨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0.26±0.25)个月,骨愈合平均时间(11.25±2.33)w;踝关节背伸平均(16.24±2.85)°,踝关节跖屈平均(39.26±5.32)°;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63%,其中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丢失胫骨远端关节面;末次随访发现迟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各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Ⅱ度旋后内收型合并胫骨远端关节面压缩的踝关节骨折行双钢板治疗可充分支持固定胫骨远端关节面,改善踝关节功能,预防复位丢失,且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保守治疗用于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接收的100例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护理方法对膝关节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膝关节术后患者12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疼痛的基础上增加无痛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21±1.42)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3±1.35)d,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平均值为(85.62±8.34)分,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平均值为(74.31±9.25)分,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88.71%,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37.1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74%,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膝关节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无痛护理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建议在膝关节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96例肩周炎患者,根据两种治疗方式分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能力(ADL)、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81.82%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超声下持续收肌管阻滞(ACB)和股神经阻滞(FNB)镇痛方式对其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16年8月-2016年12月)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划分为持续收肌管阻滞组(研究组)和持续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于全麻下进行手术,研究组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对照组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方案为0.2%罗派卡因5ml/h.连续泵3天,对两组术后4、8、12、24、48、72h活动时镇痛的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镇痛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ACB和FNB镇痛效果相当,但ACB镇痛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满意度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单次手法、物理治疗颈型颈椎病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根据治疗手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物理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单次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单次手法治疗10min以后直到第二天,疼痛都有明显的下降,与对照组的物理治疗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以后的第2天,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单次手法,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物理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