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60(75.00%)例、溃疡病急性穿孔4(5.00%)例、急性肠梗阻4(5.00%)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3(3.75%)例、急性胰腺炎4(5.00%)例、腹部外伤5(6.25%)例。不同类型的急腹症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有73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痊愈,治愈率为91.25%,其余患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结论急腹症的临床诊治中,对其病因分析应结合内外因,重点对外因如何通过机体致使内因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为主角的病态家庭形成、瓦解过程,寻找避免病态家庭的一些办法。方法对家庭成员主角成长过程追溯,了解家庭成员病态表现,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格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尤其是偏执型人格;家庭成员可以相互影响;离异不全是坏事。结论男、女双方恋爱、结婚必须慎重,争取做到情投意合,不受外界干扰;夫妻注意沟通,相互尊重,家庭成员注意了解,家庭凝聚力强,可以避免病态家庭;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只有离婚,离婚不失为解决病态家庭的一种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14年新招聘护士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的49名轮转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专业护理学校与非专业护理学校完成学业的新护士在明尼苏达量表中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妄想、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等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专毕业新护士和本科新护士在明尼苏达人格测定量表中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新护士的疑病、抑郁、男女性化、社会内向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少数名族新护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专业学校毕业的新护士、受不同教育程度的新护士个性特征无差别;不同民族的护士个性特征明显不同,汉族新护士比少数新民族护士在身体不适、情绪、性格和心理上与生理性别一致,不太会表现出异性的气质,但也不过分显露所属性别的极端化倾向,个性平和自然,不别扭、在社交活动中虽不是活跃分子,但与人交往也比较容易,在人群中往往能够保留自己独立的空间。
简介:摘要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计划。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3例病情转好留院继续治疗,1例转院治疗。针对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为治疗、护理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相关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畏惧调查表之牙科分量表、数字疼痛强度表等对305例9-12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内外向维度高分与低分组牙科畏惧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值分别为t=-2.90及t=2.46;就诊过牙科组与未就诊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男女两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2、性别、疼痛得分、内外倾向分入选与牙科畏惧水平相关的自变量,回归方程为Y=18.28-4.78x1+1.55x2+0.266x3,F=7.95,P<0.0001。结论9-12岁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程度与性别、疼痛感及内外向得分相关,男性牙科畏惧水平低于女性,既往有就诊经历者牙科畏惧水平低于未曾就诊者,性格外倾者,牙科畏惧与疼痛感水平均低。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和成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是否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存在不同的中介机制。方法从湖南两所大学抽取大学女生,完成儿童创伤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性线性回归方程来检验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影响成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共485人完成调查,16.6%有童年期虐待,忽视最常见;除躯体虐待外,其他所有童年期虐待因子都对抑郁总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控制人格因子影响后,忽视因子对抑郁总分的预测仍有统计显著性。结论人格因素中介了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人格完全中介了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部分中介了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的影响,而外向性人格和精神质对除躯体虐待之外的其它童年期虐待因子均有部分中介作用;忽视可能有着不同于其它虐待类型的中介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攻击行为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结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奥卡西平可有效改善其攻击行为精神状态,利于促进其加强自身行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