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包括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4例。6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脑电图呈轻~重度异常;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脑膜血管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麻痹性痴呆MMSE和MoCA分值均低于正常值。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改善神经梅毒的预后。

  • 标签: 神经梅毒 梅毒血清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贫血临床特征分析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患风湿病伴发贫血病人52例临床资料。结果52病例占诊治风湿病人28%。就诊前病程均为1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其中7例MCV>100fl,非巨幼细胞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中5例是铁剂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中4例出现溶血变化。在治疗风湿病基础上,纠正贫血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免疫因素导致贫血,风湿性贫血是否有病态造血存在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贫血,慢性贫血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消化科门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273例,并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5岁)与老年组(年龄≥65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2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炎(洛杉矶标准)程度。结果两组比较,老年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而典型烧心,反酸、症状轻;重度食管炎(LC+LD级)比例高。结论老年GERD患者典型反流症状教少见,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老年人 食管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麻痹性痴呆患者共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例高血压,1例糖尿病、4例梅毒,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肺炎各2例、腔隙性脑梗塞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萎缩一例;其中14例均有梅毒病史,4例梅毒至今未治愈;患者脑脊液蛋白定性在+到++之间;脑电图出现异常患者10例;11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每升超过5×106;临床误诊还有漏诊事件发生概率为45.0%。结论对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青霉素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在B超引导下进行肾活检穿刺,对肾脏病理类型、病理和临床表现联系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取肾活检成功几率为90.91%,基于B超引导,肾活检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病例有18例,符合率为90%,不符合病例有2例。结论在B超引导下,肾活检穿刺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疾病治疗提供指导,进一步优化肾小球疾病诊治效果。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临床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当地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5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肾动脉PSV、R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肾动脉内经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通过高血压、血管杂音等症状判断肾动脉狭窄阳性值90.3%,阴性预测值为90.2%。结论血压、血管杂音在判断肾动脉在中老年患者鉴定肾动脉狭窄上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血流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情况,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流浪精神病人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取60例非流浪精神病人作为对照。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男性多于女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浪精神病人肇事率较对照组高(22.1%vs13.3%,P<0.01),精神分裂症较多;流浪精神病人伴随躯体疾病多(44.2%),且以外伤多见;流浪精神病人治疗以传统抗精神病药为主,疗效相比对照组较差。结论流浪精神病人诊断困难,治疗有效率偏低,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应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以维护社会稳定。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71例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征分析,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3年5月~2015年6月经临床和胃镜检查确诊为pu的患者371例。按男女比例,发病年龄及分类病变部位进行统计。结果371例pu患者中Du213例,占57.41%,Gu124例,占33.42%,Cu34例,占9.17%。男女比例为2.171,其中Du为2.381,Gu为1.701,Cu为3.251。Gu患者平均年龄大,为48.41±14.16。Du,Gu,Cu组均以30~59岁发病多。在Du的病变部位中依次为球部前壁占53.52%,大弯18.31%,小弯15.48%,后壁7.51%,球后5.16%。Gu依次为胃窦45.97%,胃角16.94%,胃体12.10%,幽门管13.71%,胃底贲门11.29%。结论Pu的发病中男性多于女性并且以30~59岁年龄阶段好发。Du病变部位以球部前壁好发,Gu以胃窦部好发。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为了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相关问题,选取了45例患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以及45例正常体检儿童进行研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为90例,其中患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45例患儿为观察组,45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率与症状体征发生情况。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发热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热率,在比较两组的喘息、咳嗽、固定干湿罗音、肺外并发症、呼吸困难等体征方面,观察组也要差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及成长,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48例中毒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中毒原因以药物中毒为主,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1—6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率较高,分别为63%(30例),42%(20例)及31%(15例)。结论儿童中段涉及儿童各年龄段,以1-6岁发生率高,以误服药物为主,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能够减少误诊的发生,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呈多样性,认识危险因素对预防儿童中毒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药物中毒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与疗效,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认识。得出结论慢性,亚急性起病的发热胸痛,胸闷,气急是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症状。胸部X线、CT和MRI及采用实时灰阶B型超声检查可判断胸腔积液的量级发生部位,胸水常规生化、酶学测定,癌胚抗原,免疫学及细胞检查,可明确胸水的性质,病原学检查(胸膜活检)可提高肿瘤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有出血倾向者,脓胸或胸水量甚少时不宜采用。对于采用上述各种临床检查上仍有病因不明者则可用胸腔镜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直视下胸膜腔、肺脏表面观察、活检采样,诊断阳性率高,约75%-98%。

  • 标签: 胸腔积液 临床特征 胸部影像学 胸液检查 胸膜活检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5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内镜报告、病理诊断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等,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探讨。结果155例胃息肉患者中,年龄介于30~70岁之间有132例,占比为85.16%;其中115例为单发,占比为74.19%;经过临床检查和分析共发现234枚息肉,息肉出现在胃窦与胃体占较大比例;息肉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有125例,占比为80.65%;炎性息肉有104例,占比为67.10%;大部分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结论胃息肉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多数患者的息肉直径均在1.0cm以下,且常见息肉为炎性息肉。针对胃息肉患者行以内镜下治疗不仅具有良好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因此针对未出现内镜下治疗禁忌症的胃息肉患者,可以在首次接受内镜检查时接受切除术治疗。

  • 标签: 胃息肉 临床特征 治疗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例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误诊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肺栓塞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误诊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5例),胸痛、胸闷(3例);D-二聚体阳性7例,D-二聚体阴性1例;1例溶栓治疗,7例抗凝治疗。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其误诊发生率高,如有肺栓塞的发病危险因素,应警惕肺栓塞可能,CTPA为确诊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特征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晕厥患者168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151例患者均为首次发作,17例为多次发作。晕厥发作之前,多数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大汗、胸闷以及心悸等症状,发作时血压偏低。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有67例(40%),心源性晕厥有21例(12.5%),脑源性晕厥有33例(19.6%),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有12例(7.1%),其他晕厥有35例(20.8%)。结论对急性晕厥患者进行急诊评估,了解其发病时的临床症状,明确病因,及早做出正确诊断,采取快速有效救治,可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

  • 标签: 急诊晕厥 临床特征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75例年龄≤35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46例3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诊治时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分别为39.75%、36.45%;58.57%、46.26%,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分别为65.27%;40.33%,P<0.05),青年组HER-2阳性率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升高。结论青年组患者较中老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HER-2表达状况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且HER-2表达情况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有助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青年女性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农村出生缺陷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农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特征进行临床分析,与城市出生缺陷进行比较。结果我市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3.51/万,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城市高近一倍,(P均<0.005),农村出生缺陷前三位依次为消化系统畸形、四肢畸形和神经系统畸形,分别占出生缺陷的28.39%、24.15%和11.86%。结论我市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还处于较高水平,而且神经系统出生缺陷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农村育龄妇女对口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等措施不理解、不接受,思想认识还未真正提高;基层围产保健水平低。我市农村人口占80%以上,因此,在制定出生缺陷干预对策时,应将重点放在影响人力资源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病种和农村上。

  • 标签: 出生缺陷 发生率 特征 干预 农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9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为诊断,治疗,特别是难治性上消化道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293例,并按年龄分组及出血的病因统计。结果男性197例,女性96例,男女比例为2.051.发病年龄以50-59岁最多为91例,其次为60~69岁和40~49岁,分别为65例和57例,≥70岁49例和≤40岁31例。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出血89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73例,胃癌,食道癌出血共5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8例等。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较女性多,并且以50-59岁发病最多,其次为60~69岁和40~49岁,≥70岁和≤40岁最少。出血病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损害,其次为胃癌,食道癌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难治性是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伤性肠破裂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救治的外伤性肠破裂321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1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中,腹部撞击伤101例(31.56%),挤压伤49例(16.28%),坠落伤20例(6.23%),锐器伤151例(47.04%);经手术发现十二指肠破裂32例(9.97%),空肠破裂139例(43.30%),回肠破裂99例(30.84%),结肠破裂39例(12.15%),乙状结肠破裂12例(3.74%);合并其他内脏损伤290例(90.34%)。结论外伤性肠破裂由于外伤的因素、作用部位、作用的力度,所造成肠道部位损伤也不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较多,手术治疗时须仔细检查,应认真对待。

  • 标签: 外伤 肠破裂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脑脓肿的临床症状及MRI影像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脑脓肿临床特征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脓肿的住院患者31例,分析其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单一病灶为28例,多发病灶3例,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基底节区病灶分别为12、9、7、4、2、1个。感染来源耳源性3例,开颅术后3例,脑外伤后1例,血源性7例,隐源性17例(54.8%)。主要症状依次为头痛22例(71.0%),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7例(54.8%),颅内压升高12例(38.7%),发热10例(32.3%),意识改变6例(19.4%),癫痫5例(16.1%)。30例患者在术前完成了MRI检查,全部脓肿轮廓清晰,均有包膜形成。1例脓腔内呈气液平改变,T2WI、DWI均呈分隔样改变的高低信号,余29例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脓肿壁在T2WI上均可见低信号暗带环及靶环征。增强后全部可见完整的强化环,脓腔无强化。脓肿周围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水肿,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结论脑脓肿好发于额叶、颞叶、顶叶,以隐源性最为多见。头痛为脑脓肿的最常见症状,其次为局灶性症状、颅内压升高、发热。MRI检查对脑脓肿的诊断具有很高价值,T2WI序列的环形低信号,联合环形结构内的DWI高信号,对脑脓肿的敏感性为100%。

  • 标签: 脑脓肿 临床表现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案与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016/1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症状表现、诊断结果、病因、治疗方案与结局。结果伴有程度不同的腹痛者占97.5%,恶心、呕吐者占52.5%,发热者占47.5%;血清淀粉酶显著增高者占87.5%,CT与B超诊断分别达到95.0%和87.5%的阳性率;病因胰腺异常占5.0%,高脂血症占10.0%,酗酒占12.5%,患胆道疾病占72.5%;SAP患者均发生并发症,以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肠外营养支持、用药改善肠道功能、给予生长抑素、早期应用抗生素、彩超引导下实施经皮腹腔穿刺引流等;1例SAP患者死亡,其余39例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AP的首要病因为胆道因素,发病机制复杂,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应通过CT检查与尿淀粉酶检测行综合诊断,尽早实施综合、对症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