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液阻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目前现行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每日2次上肢液阻训练,8周后观察患者训练前后ADL评分、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指标中(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0/FVC%)均明显改善,好于常规组(P<0.05);六分钟步行距离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行上肢液阻训练时耐受阻力和运动时间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上肢液阻训练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用手摇板对患者肢体张力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MT)、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及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Asworth评分及SI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并且使其上肢痉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着采用内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入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两组护理8周后比较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肩部疼痛情况(VA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指数、VAS差异不显著,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56.7%。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上肢体位干预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运动情况,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8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联合等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情况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53.34±2.41)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率95.1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90.2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推广应用,以促进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选取7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物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借助运动器械MOTOmedviva实施上肢重复性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训练前实验组患者的SIAS、MMT、Asworh等评分和对照组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的各项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重复性训练进行改善,其有效的增加了患者的力量,使得关节的活动度也扩大,上肢痉挛的程度显著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入院的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4例,将其所有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患侧上肢上举功能(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比较及术后并发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患侧上肢前屈,外展,后伸,外旋等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术后1个月、前屈,外展,后伸,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患肢水肿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上肢痉挛型瘫痪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5例中风后上肢痉挛型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型瘫痪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痰液病原菌的分布相关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病原菌检测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经过统计发现,68例患者的痰液病原菌检测报告中共发现了70例病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约为44.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4.29%和12.96%,这三种致病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普遍耐药。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痰液致病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有针对性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实施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EV1(65.8±6.9)%、FEV1/FVC(66.5±8.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1.2%显著低于治疗组97.0%,差异显著(χ2=11.907,P<0.05)。结论与小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相比,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雾化吸入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通气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