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性负波(MMN)的特征以及治疗缓解后MMN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记录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健康人的MMN,同时记录P300电位比较,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5周和12周时进行MMN随访。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MMN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正常组199.7±29.9ms和7.8±3.8μV,患者组221.4±32.6ms,4.5±3.3μV,P均〈0.01),患者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P〈0.01)。(2)MMN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低,与PANSS阳性症状和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P〈0.05~0.01)。(3)患者组经治疗12周后,MMN波幅呈增大改变和潜伏期缩短(P〈0.01),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结论:MMN技术可反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诱发脑电的自动加工过程。MMN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简介:采用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肾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再灌注(inchemic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再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再灌120min时左肾系数(Leftrenalcoefficient,LRC)、肾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再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再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肾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肾损伤作用。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大量研究表明,AF的发生和维持与AF早期钙超载及心房肌电重构的发生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rn,RAS)对房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对A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心房肌局部RAS的激活也是促成房颤的重要因素。本文就AF与胞内钙调控、RAS系统激活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检测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艾滋病患者CD4、CD8、CD3、NK、B细胞的表达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B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细胞比例、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NK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CD4、CD8、CD3绝对计数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NK、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的B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经HAART治疗后免疫力有所升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LX4型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分别对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未端,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左椎动脉狭窄,1例右椎动脉狭窄,2例左颈内动脉末端,左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未端,右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敏感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四氢生物喋呤(BH4)对肾切除5/6(NX)后大鼠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38只大鼠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五组:NX组、NX+BH4组(腹腔注射)、NX+L-精氨酸(LA)组、NX+口服地尔硫卓(DILT)组和假手术组。手术24小时后开始给药,并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第4周和第8周测量收缩压、测定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在实验的第8周末观察肾脏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X大鼠收缩压和尿蛋白均明显升高(P〈O.01);BH4、LA及DILT对NX所产生的高血压均有降低作用(P〈O.01);BH4、LA和DILT均使N-X的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但DILT的减少幅度相对较小;NX各组,血尿素和血清肌酐都升高,血浆肌酐清除率都降低,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NX后的大鼠出现肾小球系膜扩张,而各治疗组肾小球系膜扩张的程度较轻。结论:NX大鼠,手术24小时后补充BH4,在8周的观察期内可以使血压保持正常,并有减少尿蛋白、阻止肾小球系膜扩张的作用。
简介: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的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