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60侧)成人颅底骨性标本、15例(30侧)成人颅底湿标本内耳道及穿行结构进行观测;选用15名健康志愿者,在Picker5000螺旋CT机和GE—signal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上,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CT原始扫描图像在VoxelQ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MRI原始扫描图像行内耳道最大密度投影(MIP),多角度旋转重建图像对内耳道及穿行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83.3%呈椭圆形,内耳门与颈静脉孔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45mm,双侧数据间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小脑下前动脉袢的出现率为93.3%,共28侧,18侧与内耳门的关系密切(60.0%),其中8侧突入内耳道内(26.7%),10侧位于内耳门处(33.7%);另10侧动脉袢远离内耳门,与内耳门无关(30.0%)。③螺旋CTMPR重建能在不同切面显示内耳道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等结构,显示率为i00%;SSD重建能清晰显示岩斜区重要的骨性结构,如内耳门、前庭导水管外口等。④MIP三维重建能满意显示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结论显微解剖与影像重建相结合,可增加耳颞部疾病诊断信息,提高了疾病诊断率,对手术方案的设计、医学教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对12只家兔下颌骨的血管进行造影,铸型,墨汁灌注及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下列结果:(1)下颌骨体的颊侧粘骨膜由面动脉分支供应,舌侧粘骨膜由颏下动脉和舌下动脉的分支共同供应,下颌支表面的粘骨膜由局部肌动脉供应,这些肌动脉分别来自面动脉,颞浅动脉,下颌动脉,下牙槽动脉的分支。(2)下颌骨的体接受来自其粘骨膜动脉的供血,但主要是接受下牙槽动脉供血;下颌支接受局部肌动脉和粘骨膜动脉的供血。(3)下颌骨皮质内和骨孔内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向内与骨内牙周膜和骨髓腔内的血管有丰富的交通,向外与骨外粘骨膜的血管有丰富的交通,这些血供特点为下颌骨截骨术后移动骨块能从粘骨膜蒂得到血运代偿提供了形态基础。
简介:目的为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供局解教学操作使用的成人尸体30具(男25、女5),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观测手术途径中暴露C5~T3椎体时必须牵开并加以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的长度为(68.5±10.0)m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3±8.8)mm。右喉返神经在颈部的行程可分为两部分,上部位于脏筋膜内,下部在脏筋膜外,其穿入脏筋膜的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的有4例(14.3%),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的26例(85.7%)。左侧喉返神经在颈部(包括T2椎体水平)均于脏筋膜内走行。胸膜顶最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7.5±1.9)mm、右侧(12.8±2.3)mm。胸导管弓最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18.0±3.9)mm。结论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可以充分暴露C5~T3,术者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是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与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简介:大肠癌发病率在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1].抗癌药的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在靶区或靶器官的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在围手术期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文就大肠癌围手术期化疗的各种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予以麻醉苏醒相关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全麻患者苏醒期间的躁动以及全麻静息期心率及血压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45.00%)(P<0.05);(2)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其HR、SBP和DBP水平均较麻醉静息期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麻醉苏醒期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可显著降低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和有效稳定其生命体征,值得作为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的适用护理干预模式。
简介: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混合痔手术方法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155例。对照组采纳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纳PPH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高;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手术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病情,加快切口愈合,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