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电阻抗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电阻抗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细胞计数与分类、微生物鉴定等方面做了综述。电阻抗技术较其他传统检验方法具有高灵敏性、操作简便、快速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电阻抗技术 临床检验医学 细胞计数 微生物鉴定
  • 简介:为了研究小波变换分解的尺度和融合策略对图像融合效果的影响。我们选择已配准后的多聚焦医学图像以及MRI/CT灰度图像,在提取图像的低频和高频小波系数时,分别进行单尺度和多尺度分解,融合时采取了基于独立像素点和基于邻域窗口的多种融合策略,深入对比分析各种融合规则对医学图像融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性能评价表明:使用局部滤波的操作可以明显改善图像融合的效果,使图像的细节信息更加丰富,而多尺度融合能明显提高融合图像的亮度。

  • 标签: 图像融合 小波变换 融合规则 性能评价 灰度直方图
  • 简介:近年来,炭材料由于它的独特的结构、优异的性能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炭材料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力学相容性,因此炭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它独特的优势。炭材料作为人工生物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研究。本文阐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石墨、碳纤维、纳米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纳米碳管 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学
  • 简介:目的评价MRI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近期疗效。方法21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6~47岁,平均年龄42岁;体质量指数(BMI)20.45~27.34,平均BMI23.57。对其进行MRgFUS治疗,在治疗后即刻行子宫肌瘤增强MRI扫描,测量每例肌瘤的无灌注体积(NPV),评价治疗完整性。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症状改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每次随访均进行子宫肌瘤症状-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调查,分析症状严重度评分(SSS),评价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对21例患者的23个子宫肌瘤进行了MRgFUS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每例耗时230min,平均每例肌瘤当天治疗后NPV百分比62.86%(25%~99%),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6个月平均SSS降低70.63%,由术前的28.87±9.69(9.38~40.63)降至8.48±7.1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高,真正无创,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价

  • 标签: 磁共振引导 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研制一台可以应用于外科的臭氧冲洗仪,并进行臭氧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实验。方法在臭氧相关性质和臭氧技术的发展成果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处理器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研制臭氧冲洗仪。使用PIC单片机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进行体外实验,配制5种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将臭氧气体作用于这些菌液。配制臭氧水,使用纸片法作用于大肠杆菌。观察实验结果。结果研制出了臭氧冲洗仪样机,仪器的运行情况良好。对5种浓度的菌液,臭氧气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灭菌效果,灭活率均在40%以上。臭氧水对大肠杆菌抑菌的作用很明显,抑菌环直径为1.52cm,而对照组为0cm。实验验证了臭氧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论该仪器操作简便,为臭氧冲洗法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与进口仪器仍有差距,需继续改进研制的产品样机。

  • 标签: 臭氧冲洗仪 臭氧 PIC单片机 杀菌
  • 简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纳米技术 药学
  • 简介:石墨烯材料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材料,在生物传感、肿瘤诊断、药物和基因载体、抗菌抗病毒、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石墨烯材料能促进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具有抗菌性和载药缓释性,在骨科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相关研究的细胞、分子机制,以期为未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可取的信息。

  • 标签: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生物相容性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抗菌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4岁。均予以含铂双药全身化学治疗方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临床疗效,并按临床疗效不同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两组患者均在化学治疗前后行MSCT灌注成像模式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并比较强化峰值(PEI)、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等指标。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别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缓解率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观察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缓解组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47~61岁,平均年龄54.1岁。未缓解组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50~63岁,平均年龄56.9岁。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EI、BF值均升高(P<0.05),BV、MTT、TTP值均降低(P<0.05);而缓解组治疗后PS降低,未缓解组治疗后PS增加(P<0.05)。化学治疗前两组患者CT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缓解组相比,治疗后缓解组PEI、BF值均较高,PS值均较低(P<0.05),而BV、MTT、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缓解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显著优于未缓解组(H=17.528,χ~2=7.12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I是缓解率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3.396、4.233,P<0.05],而PS是危险因素(OR=0.034、0.042,P<0.05)。Kaplan-Meier分析,PS减少和增加患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8个月、7.6个月(P<0.05)。结论64层MSCT灌注成像检查在评估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临床疗效预后有较好价值,对于化学治疗后PS值减少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多层螺旋CT灌注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危险因素 缓解率 早期疗效
  • 简介:选择Navier-Stokes方程作为颅内动脉瘤三维重建模型的不可压缩血液流动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的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模型进行牛顿(non-Newtonianfluid)模型的定常流的数值模拟。计算3个心跳脉动周期的数值,认为第三个心跳脉动周期为稳定周期并选择第三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稳定周期内不同时刻血液动力学特性参数分布情况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成、生长和破裂的影响。并将此结果与牛顿(Newtonianfluid)血液模型的流线、壁面剪切力、壁面压力分布特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牛顿流体血液模型比牛顿血液模型更有可信度,比较符合真实血液的流动特性,在血液流动的心跳脉动周期内,牛顿流体的(速度、压力、壁面剪切力等)分布更加平滑。过高的壁面剪切力会直接造成动脉瘤区域处破裂,过低的壁面剪切力会使血液的营养成为和代谢物遗留在血管区域导致血液粥样化的形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计算流体力学 非牛顿血液模型 数值模拟 心跳脉动周期 壁面剪切力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CA患者20例为CA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80岁。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85岁。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所有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段到基底段纵向峰值应变逐渐减低。CA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A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患者左心室整体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减低,2D-STI能够从长轴纵向应变的角度更敏感、准确评估CA患者收缩功能的变化,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心肌疾病 淀粉样变性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二维应变
  • 简介:本文对20例急性透壁心肌梗塞病人的高频心电图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高频切迹较正常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于QRS波群的起始部。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急性非透壁心肌梗塞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最早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它的治疗范畴已扩大至整个危重病医学领域,成为危重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综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的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非肾脏适应症 适应症 危重病
  • 简介:探讨氩氦刀综合治疗III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为46例Ⅲ期小细胞肺癌,肺癌原发灶行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术后NP方案化疗2周期,同时常规放疗.结果表明,近期疗效:CR35%,PR43%,有效率78%;相关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微创,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氩氦刀技术用于治疗肺癌,近期效果确切,患者耐受良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氩氦刀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介绍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综述了其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临床应用,并对产品的优缺点做了评述。

  • 标签: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性能 介入栓塞 临床应用
  • 简介:全文报告了30例安置同一公司生产的心脏起搏器患者,12例使用药囊电极,18例使用药囊电极。术中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其起搏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中测得的两种电极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测定结果发现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明显低于药囊电极的起搏阈值,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 标签: 起搏阈值 药囊电极 非药囊电极
  • 简介:含有有效药物的载药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系统,可改变常规的给药方式,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用超声的方法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制成作用不同的纳米粒子,验证了纳米粒子对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动物动脉摄取模型,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动脉摄取
  • 简介:本文简述了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项目选择以及生物学评价方法,并对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和发展历史现状作了概述.

  • 标签: 生物材料 医用装置 生物学评价
  • 简介:目的:筛选ATP结合盒E1(ABCE1)基因的相关调节miRNA,为诊治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9岁。鳞癌11例,腺癌9例。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ABCE1基因上游的mi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非小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筛选出目的miRNA。结果生物信息软件预测7个最有可能调节ABCE1基因的miRNA,分别为miR-29a/b/c、miR-135a/b、miR-203miR-141;其中miR-29a/b/c、miR-135a、miR-203的表达在癌组织内较癌旁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miR-135a、miR-29c差异最为明显,与之对应ABCE1在相同的肺癌组织内表达上调(P〈0.05);仅miR-135a与ABCE1在上述肺癌患者内表达呈现负性相关(r=-0.665,P=0.001)。结论在小细胞肺癌内,很有可能是miR-135a负性调节ABCE1基因,两者结合可能成为诊治肺癌的新靶点。

  • 标签: ATP结合盒E1(ABCE1) 非小细胞肺癌 MIRNA miR-135a
  • 简介:应用Navier-Stokes方程和质量连续原理对具有锥度角的动脉血管中非定常状态下的血液发展流动建立了一组数学模型,采用贝塞尔函数方法进行了解析求解,获得了定常状态下的动脉血液发展流动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公式.并与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发展流动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的压力分布和定常状态下的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发展流动的压力分布差别很大.

  • 标签: 血液 动脉血管 发展流动 动脉血流 锥度角 状态
  • 简介:比较不同MHC-Ⅱ类抗原表位预测软件的优缺点,为后续应用提供依据。在众多HLA-Ⅱ类抗原表位中,选取HLA-DR的6个表位(DRB1*0101,0301,0401,0701,1101和1501)为代表,选取MHCBN数据库中的309条已知抗原表位的肽链为待测肽链。使用近年来常用的7个表位预测软件,根据不同软件的临界值确定入选结果数据,比较各软件所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其优劣。综合7个软件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出NetMHCⅡ和NetMHCⅡpan所得结果准确率最高。可以用NetMHCⅡpanNetMHCⅡ进行MHC-Ⅱ类分子抗原表位预测。不同软件HLA的各个亚型的预测所得指标不一致,提示综合运用不同软件对多肽表位进行预测十分必要。

  • 标签: MHC-Ⅱ 表位预测 临界值 软件 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