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按Evans-Jensen分类,其中IB型3例,ⅡA型2例,ⅡB型5例,Ⅲ型1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随访患者的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采用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21分钟,术中出血127±134ml,除1例患者死亡外,10例患者均获随访。10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7±1.3个月。80%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个月以上摄片未见股骨头切割,股骨颈短缩,髋内翻、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主钉的近端梯形结构、股骨颈双螺钉组合成卵圆形结构、股骨颈双螺钉轴向加压等独特设计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PFNA与DHS结合防旋转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n=48例)和DHS组(n=36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其临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5±6.5)个月;参照Harris评分,PFNA组手术优良率(91.12±2.36)%,DHS组为(88.42±3.06)%。PFNA组在手术参数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为三项参数的比较中明显优于DHS加防旋转钉组;PNFA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离床下地时间等术后检测指标均优于DHS组。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折手术用时短、创伤比较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建议采用PFNA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简介:目的对骨科常用钛植入材料进行表面处理,赋予其高生物活性。方法利用酸碱腐蚀法对钛基体进行粗化与活化处理,并通过模拟体液浸泡样品,在钛表面制备了含钙、磷的生物活性无机涂层。通过腐蚀率测定、静滴接触角、SEM等方法研究了粗化及活化处理对钛合金样品表面能、润湿性、粗糙度、表面形貌等理化性能的影响;通过MG63细胞培养实验观察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细胞粘附、分化和增殖情况的影响;并通过SEM、XRD等检测方法对不同方法处理样品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天后表面形成的含钙磷沉积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浸泡后样品表面形成的无机沉积层成分为羟基磷灰石(HA),而且采用HCl/H2SO4混合酸于60℃下处理30分钟、5MNaOH60℃腐蚀24小时并在600℃下保温1小时的酸碱热处理工艺所得到的钛表面粗糙度高,润湿性好,细胞在其上粘附、分化、增殖情况最佳,且其表面沉积的HA层更为致密均匀。结论通过对钛基体表面酸碱热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为后期生物学评价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和前期基础。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折疏松椎体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体。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体(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体,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体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体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7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7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0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3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治疗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每次200kIU/kg,每天2次,疗程3~5d。结果治疗组2、4d体温、疱疹、流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血常规单核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儿干扰素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性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三钙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再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简介:目的分析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发病特点。结果66例82足副舟骨源性平足患者,男24例,女42例,年龄15~90岁,平均(37.15±16.76)岁;单侧50例,双侧16例,其中64例为II型副舟骨,2例为I型副舟骨,由于副舟骨存在,胫后肌腱解剖异常而功能受损。根据平足症分期,I期17例,II期26例,III期15例,IV期8例,柔韧性平足47例,僵硬性平足19例。结论副舟骨源性平足症临床较为常见,为胫后肌腱功能障碍性平足症,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其中女性、II型副舟骨发病率高。副舟骨异常存在导致胫后功能失调为副舟骨源性平足原因。
简介:目的探讨粉碎性Pilon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粉碎性Pilon骨折,依据分型,分别用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3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20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9.47%(34/38)。结论无论是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治疗,均可使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均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
简介:目的研究聚乳酸体外降解过程中重量损失及分子量衰减情况.方法(1)应用实时降解实验,将PLA膜件按厚度0.10~0.29、0.30~0.49、0.50~0.69、0.70~0.90mm分成4组,分别浸与PBS液中,37±1℃的恒温水浴箱中,每10天更换1次PBS液,分别于1、2、4、8、12、16、20、24、30、42、56、80、96天等13个时间段取出,计算重量保持率,另外取PLA膜浸于PBS液中,37℃恒温,每10天更换1次.分别于1、2、4、8、12、16周剪取部分,GPC测PLA膜的分子量.(2)加速降解实验,取表面积分别为5×5、5×10、10×10、10×15mm2的PLA膜4组,每组4片,浸于PBS降解液中,50℃恒温,每天更换一次.分别于0.5、l、1.5、2、3、4、5天剪取部分膜片,GPC法测分子量.(3)Pitt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聚乳酸实时降解30天,重量保持率迅速降至94%~96%之间,而后下降平缓.两周时分子量下降了40%左右,而后下降缓慢.加速降解4天重量保持率降至94%~96%之间,降解1.5天,分子量下降40%左右.结论聚乳酸的体外降解早期分子量及重量快速丧失,中晚期下降趋于平缓,符合简单的水解模式.
简介:探讨尼古丁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采用预先尼古丁处理后应激性胃溃疡造模法和先造模后尼古丁处理法,观察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1mg/kg、3mg/kg、9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对应激3h后胃粘膜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应激3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1mg/kg3、mg/kg9、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恢复2h后对应激后胃粘膜的治愈作用。尼古丁对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mg/kg尼古丁组溃疡指数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3mg/kg尼古丁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9mg/kg尼古丁组胃溃疡指数显著增加。尼古丁对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处理组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急性尼古丁处理能明显抑制束缚应激诱发的胃粘膜损伤,促进胃粘膜损伤的修复和治愈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患者涎腺及甲状腺的超声表现。方法选择46例临床确诊为SS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56岁。利用高频超声观察其涎腺(主要是腮腺和颌下腺)及甲状腺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观察腺体大小、回声、有无肿块及血流变化)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例患者的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声改变。根据声像图特点将其主要分为4种类型:回声不均匀型、结节型、蜂窝样型及腺体萎缩型,SS超声图像改变以蜂窝样型及腺体萎缩型特异性较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无特异性可寻。结论SS患者的涎腺及甲状腺改变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随访中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 研制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并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仪由气路部分、气敏探头、电路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压力控制手柄组成。采用配对设计,研究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静脉穿刺测压值与贴壁测压值的直线相关关系。临床研究20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曲张静脉贴壁测压值与食管曲张静脉的静脉压力值的直线相关关系。结果 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穿刺测压值与无创性贴壁测压值有直线相关关系(r=0.99,P<0.001)。临床研究食管曲张静脉贴壁测压值与穿刺测压值有直线相关关系(r=0.97,P<0.001)。结论 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能准确测定食管曲张静脉内压,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量在临床评估食管曲张静脉出血危险方面有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8例,采用聚丙烯网状吊带,手术自阴道前壁切口经耻骨后向下腹部穿刺,将无张力吊带置于尿道中段下方,利用吊带的倒刺结构提起、固定于穿刺经过的耻骨后和各层腹壁组织上,术中膀胱镜监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0±1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1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2d;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1~39个月,平均21个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25例,明显改善3例,无手术失败病例。结论TVT手术治愈率高,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3种斑点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和K分布)混合下的孤立性囊肿肾脏的超声仿真研究及性能评价。方法依据肾脏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散射点三维特点、超声斑点与组织散射点分布,得到瑞利、莱斯、K分布参数模型,建立组织散点模型。用FIELDⅡ软件对其进行超声仿真。选择4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性囊肿肾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抽取30例用于确定组织散射点模型的参数。其余15例用于后续仿真结果的定量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通过30例肾脏各参数进行超声仿真,用超声中心频率为5MHz、换能器为128阵元的线性阵探头对超声射频回波信号经过包络提取、函数插值及对数压缩等处理得到仿真B超图像;同基于传统单一分布散射点模型的仿真结果相比,新方法仿真的肾脏肾髓质、肾皮质、孤立性肾囊肿及囊肿结缔组织回声与实际组织切片一致,也符合临床超声图像的表现。15例临床B超图像验证,仿真回声斑点的分布和各参数值与临床超声各参数一致性更好(P〈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08,组织结构也更细致分明。结论混合分布构造散射点模型的孤立性囊肿肾脏超声仿真方法具有优越性,仿真效果更为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