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研究对象遵循急救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类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表现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发绀出汗、烦躁,还伴有咳嗽及咳痰为粉红泡沫状,严重时可致脑缺氧及昏迷 [1]。该病具有病情病情发展急快、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般在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8: 32,年龄在 61-73岁间,平均年龄为 66.7岁 ;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6: 34,年龄在 60-75岁间,平均年龄为 6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依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行院前急救护理,护理路径有我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功能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定点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系统性培训,持证上岗,包括急救医师、急救护士以及驾驶员等 ;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出诊,在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等,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遵循急救护理路径中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处理 ;急救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之中,于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签名,明确已经执行的急救护理内容,却各项护理计划、措施均明确无误。 2结果 2.1 急救用时及急救成功率统计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接诊至抢救用时、接治至专业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98.57%,对照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88.57%。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显著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是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标准基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也是降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几率的必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备齐急救所需物品、仪器,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病情进行精准、全面的评估,并将医疗机械设备妥善应用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预见性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病较为急骤,且病情严重,需要在现场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是提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有其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院外发生突发性急危重症或事故时,医护人员在院外对其进行现场抢救,并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运至医院救治的一系列流程 [4]。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急且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随便移动,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否得到有效地抢救,是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重点,所以院前急救很有必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的护理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过程,院前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只需要 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5-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效率,减少抢救时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大部分急性左心衰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后,均得到成功转运,并在到达急诊科前,呼吸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救護理路径的应用能够大幅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按照规范化标准实施急救护理增进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 [8-9 ]。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护理流程,大幅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国宇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02): 109. [2]杨秀森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11): 76-78. [3]李治,杨启蓉 .院前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40): 1+14. [4]佟朦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06): 54. [5]郭彩霞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03): 517-518.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模式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院前急救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效果、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呼救到院前急救时间、呼救到接受专业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经过院前初步急救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入院后急诊处置的用时,尽早开始专科治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危家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危家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50例。对照组为家属送至本急救中心未经医护急救的患者 ,观察组为本急救中心出诊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 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68.1%,对照组为 4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高血压危家患者实施院前急救 ,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取本院 2018.6-2019.6期间急诊科收治的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为 2组患者,均 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进行急救护理,观察患者院前急救情况。结果: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间与治疗时间均高于研究组( P< 0.05);对照组致残率 16.6%,病死率 18.3%,研究组致残率 1.6%,病死率 0,差异有意义( 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81.6%,较低于研究组 98.3%( P< 0.05)。结论:将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可以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中心与所辖区域120网络医院接收的110例群体突发事件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编号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55)。参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的急救成功率是85.45%,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是98.18%,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病患护理满意率是78.18%,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96.36%,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群体突发事件患者多具有情绪焦躁的特征,患者数量较多。我中心与所辖区域120网络医院行综合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可提升急救的成功率,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在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共计90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12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实验期间接诊并送往同一医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所采用的院前急救流程,对照组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传统院前急救流程,实验组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并发症出现情况、抢救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再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51.11%及73.33%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照组较低,(p<0.05);细致分析本次实验,55.56%及22.22%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对照组较高,(p<0.05);全面分析本次实验,(40.1±11.4)分钟及(29.5±9.1)分钟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抢救时间,对照组较长,(p<0.05);深入分析本次实验,(10.1±3.4)天及(6.9±3.2)天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对照组较长,(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院前急救流程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院前急救流程,其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出现、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表现优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诊急救措施,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的8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40例,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护理和院前急诊急救护理方式,护理指导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96%和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和1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急救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实施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院前急救出车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本院是于 2019年 4月开始执行急救车流程管理,现通过对 2019年 3月至 4月间出车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简述改进措施,并对 2019年 4月到 5月间根据流程管理实施后的出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流程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急救车出车各环节时间(其中包括人员接到指令时间、集合完毕时间、车辆到位时间以及车辆离开医院时间)。 结果 流程管理制度实施后,医院急救车出车各环节时间较于实施前要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院前急救车出车过程中采用流程管理方式能够明显减少出车各环节所需时间,为院前急救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急救科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分成两组,对A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对B组38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致残率及住院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和伤残现象的出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本 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 200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抢救成功与否进行分组,将抢救成功者纳入实验组( n=168 );将抢救失败者纳入对照组( n=32 )。对两组患者的全部资料进行对比,以此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经对两组患者的个人因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无影响;性别对患者的院前抢救 成功率无影响;病程对患者的院前抢救陈功率无影响;心功能分级≥ 2 级院前抢救成功率更低; LVEF 在 30-50 者抢救成功率更低;合并胸腔积液、肺水肿时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低; NT 、 BIM 分级会影响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此前基础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影响。经对两组患者的非个人因素对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分析对比,抢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抢救时间、抢救方法等均会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 P < 0.05 )。 结论 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对可控因素的进一步控制,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