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乳牙龋病中使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儿童乳牙龋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满意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期间VAS评分和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可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无论是从治疗服务、方式、环境方面满意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创伤性修复技术在儿童乳牙龋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改善患者治疗过程的疼痛,提高满意度,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树脂充填结合多牙位冠向复位瓣技术治疗非龋性牙颈部病变合并牙龈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70例非龋性牙颈部病变合并牙龈退缩患者,研究组(35例),树脂充填结合多牙位冠向复位瓣技术治疗,对照组(35例),树脂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牙齿咬合度,SBI、CAL、PPD、BOP指标。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VAS评分降低(P<0.05),牙齿咬合度评分提高(P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学龄前(3-6岁)儿童龋病状况,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gFangData、PubMed数据库,收集2012-2018年收录的有关我国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率情况的文献,采用荟萃分析合并发生率,且按照性别、年龄、区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涉及学龄前儿童85116名,在中国学龄前儿童龋病检出率55.0%95%CI(50.0%,59.0%,P<0.01),这表明目前在中国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情况较为严重。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儿童龋病检出率分别是是54.3%和55.3%,性别差异明显;3、4、5、6岁儿童龋病检出率分别是36.0%,48.1%,60.0%,66.0%;纳入东部地区学龄前儿童检出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结论我国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严重,需进一步加强口腔卫生保健。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对龋源性牙髓炎的治疗作用效果分析。方法 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治疗龋源性牙髓炎的患者7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氰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保髓治疗,研究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保髓治疗,治疗周期满一年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 [ 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对龋源性牙髓炎的治疗作用有较强有利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CT鉴别方法来诊断穿孔性阑尾炎和非穿孔性阑尾炎,并其探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划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甲组(穿孔性阑尾炎)与乙组(非穿孔性阑尾炎),比较两组病人CT检查的结果。结果:甲组阑尾腔内粪石、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有害气体、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瘘肿、盆腔炎症改变等数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CT鉴别诊断应用于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中,快速、准确性高,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行辩证应用中医经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展开评价。方法:本次研究的实施,由我院收治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主要人员,以随机选取的方式,共选定患者人数58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被我院收治。根据研究需要,所有患者分组进行,具体以临床治疗方案为依据,共涉及到常规西药治疗、中医辩证经方治疗两种方式,每种治疗方法对应患者人数均为29例,前后以对照组、观察组的形式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显示更优,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中医辨证经方治疗方式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帮助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改善病症,且疗效显著,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较,临床具有一定的借鉴与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性;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