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531例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构成及治疗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我院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31例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按病因分为药物性肝衰竭组,乙肝病毒肝衰竭组,其它病因肝衰竭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53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乙肝组193例,占36.3%,药物组74例,占13.9%;有458例患者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48例恶化,总体好转率为86.2%。在分组中,药物性肝衰竭组的治疗好转率(77%),乙肝病毒肝衰竭组最好转率(83.4%),其它病因肝衰竭组好转率(85.6%)。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以乙肝患者为主,占36.3%;通过TPE的治疗有能迅速缓解症状,总体好转率为86.2%,具有预防和减轻肝功能的衰竭及其他脏器损伤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肝衰竭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4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本次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2)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疗效理想,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展开分析,提出对症治疗方法。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5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乙型肝炎肝衰竭,针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涉及的50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年龄区间18-68岁,平均年龄(38.92±11.07)岁,男性42人,女性8人,入院前,7名患者有过抗病毒治疗史(14.00%),5名患者合并急性戊型肝炎(10.00%),2名患者存在抗血吸虫IgM抗体阳性(4.00%),15名患者存在饮酒史(30.00%),20名患者存在吸烟史(40.00%)。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质量联系密切,临床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肝衰竭患者,观察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8月一2019年08月急性肝衰竭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5例出院,2例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3例死亡,抢救成功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为70.00%,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为30.00%。通过模糊数字评分后发现,护理满意度为(92.05±1.96)分.消极情绪缓解评分为(93.0 7±1.08)分。结论:针对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给予1CU护理.最终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肝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最终显著提高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肝瘟湿热瘀黄证)的效果,分析该病的主要治疗理论。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100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肝瘟湿热瘀毒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与PTA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肝瘟湿热瘀黄证)效果明确,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