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年末,以我国武汉为中心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医院是一种机动医疗场所,具备紧急救治、临床经验等多种功能,为达到快速控制疫情的目的,从2020年起,我国在全国各地均建设不同规模的方医院,其中高原地区的方医院与平原方医院面对的外部环境差异巨大,对护理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大。鉴于此,文章就近两年所发表的高原方医院护理管理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为后续临床研究者深入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高原方舱医院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方医院内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睡眠状态与心理困扰情况,并探讨传统心理调查问卷与智能化语音识别的契合性。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凯斯勒心理困扰调查表(K10),对上海市松江区某方医院466名奥密克戎感染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在总466例中有215人存在睡眠障碍,占比46.14%。其中学历、家属核酸检测是否阳性、是否存在咽痛咳嗽等症状是奥密克戎感染者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P16.00分,心理困扰发生率为56.65%。在有无不适感、进时间长短、是否上海本地户籍,这三组奥密克戎感染者心理困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奥密克戎感染者 睡眠 心理困扰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高流量吸氧对产妇血氧饱和度和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入选的60例产妇,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外高流量吸氧组和鼻导管吸氧组,两组患者吸氧前、后对血氧饱和度、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外高流量吸氧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心肺功能,与鼻导管吸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舱外高流量吸氧 血氧饱和度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位挂线隧道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7月-2020年6月治疗的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患者中遴选98例实施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均纳入49例。予以参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治疗,予以观察组高位挂线隧道线引流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参照组短,VAS评分显著较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高位挂线隧道线引流治疗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具有确切疗效,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高位挂线隧道浮线引流 高位蹄铁形肛周脓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对VAS、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出13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在改善VAS及OA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针有显著疗效和优势,但未来有必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RCT提升循证证据。

  • 标签: 浮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对VAS、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出13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在改善VAS及OA评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针有显著疗效和优势,但未来有必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RCT提升循证证据。

  • 标签: 浮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及职业性中毒,在我国急性 CO中毒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职业危害的第 1位。高压氧治疗是各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的救治急性 CO中毒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高压氧治疗介入时机对患者预后影响还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有研究指出在中毒后 12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更早期如中毒后 6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是否会有更好的疗效尚无直接报道。本院呼吸内科开设高压氧治疗快速绿色通道,可 24h急诊开。本研究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包括中毒后 6h内的不同时机高压氧治疗急性 CO中毒的临床疗效数据,探讨高压氧治疗中毒 6h内超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治疗 介入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盆底超声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共300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通过盆底超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多项超声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DWT)、膀胱尿道后角(RVA)及尿道倾斜角(UTA),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移动度(BND)、RVA、尿道旋转角(URA)。同时,统计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及DWT、RVA的比较中未显示出显著差异(数据略)。然而,实验组患者的UTA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45.32°±3.21°;对照组:30.12°±2.56°)。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两组患者的BND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更为显著(实验组:12.01±2.11mm;对照组:18.45±3.02mm)。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为10%(15/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5/15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展现出更佳的疗效,特别是在降低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方面表现突出。盆底超声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对于监测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盆底超声 浮针疗法 揿针穴位埋针 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