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ICU感染休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ICU感染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均36例;对照组实施常会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远高于对照组的77.79%(P<0.05);护理后,研究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平均血压(MAP)、心脏指数(CI)、心率(CR)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ICU感染休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感染休克患者临床诊断中,肝素结合蛋白 (HBP)与降钙素原(PCT)的诊断效能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确诊感染休克患者96例,依据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是否进展为休克或者非休克状态,划分为休克组(65例)和非休克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集束化治疗方案。研究收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不同时间节点(入院后1小时、6小时、24小时)的血清样本,测定并对比分析两组间HPB与PCT的浓度变化。此外,根据患者治疗14天后的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非存活组,进一步对比两组的HPB与PCT水平。结果:入院初期,休克组与非休克组的HPB与PCT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入院后1小时,休克组的HPB与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休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存活组的HPB与PCT水平在多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存活组,差异显著(P<0.05)。入组后1小时,两组间HPB与PCT水平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从入组后6小时开始,直至24小时,存活组的HPB与PCT水平持续显著低于非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休克尤其是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展的早期诊断中,HPB与PCT均能有效反映病情动态,展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更早的预警能力,有助于快速识别高风险患者。联合检测HPB与PCT,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优化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诊断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黄金超光子vascular改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治疗的40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分别给以黄金超光子vascular(波长530~650nm和900~1200nm)为试验组(n=20),M22 波长590nm治疗为对照组(n=20),根据面部扩张面积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结果:试验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4.25%两组有效率及皮损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金超光子vascular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黄金超光子vascular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ICU感染休克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ICU感染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每组各40例,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感染休克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感染性休克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比较重症超声和PiCCO监测指导感染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临床结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选出54例感染休克患儿参与这次实验,实验中54例患儿监测指导患儿液体复苏的方式不同,研究人员因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PiCCO监测;观察组患儿采用重症超声监测,观察患儿在治疗6h、24h后的液体复苏效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液体总入量以及一个月病死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知道,观察组患儿在治疗6h的氧合指数、ScVO2、乳酸和液体总入量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治疗24h的氧合指数、ScVO2、乳酸和液体总入量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差异。氧合指数和ScVO2发生上升,乳酸发生下降,液体总入量发生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儿,30天的病死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感染休克患儿使用重症超声监测液体复苏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容量,降低患儿的液体总入量,缓解患儿的心肺功能,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重症超声监测感染休克患儿的液体复苏。

  • 标签: 重症超声 PiCCO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在重症感染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感染休克患者82例,随机分成2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容量复苏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a(TNF-a)。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MODS、IL-6及TNF-a,治疗前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感染休克,通过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疗效确切,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肺炎并感染休克患者当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重症肺炎合并感染休克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休克前后的PCT水平。结果:患者休克后PCT水平有明显上升,与休克前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PCT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1例,分别采取单纯气管内全麻以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差异较小,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休克的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麻醉当中。

  • 标签: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背景:感染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输血治疗已被广泛应用。然而,输血是否对感染休克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效果仍有争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对感染休克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们医院治疗的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分为输血组和非输血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器官功能衰竭等指标。结果:共有480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输血组有240名患者,非输血组有240名患者。输血组的病死率为35.4%,明显高于非输血组的23.3%(P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输血 病死率 住院时间 ICU停留时间 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汀治疗创伤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创伤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床旁血液净化+乌司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ICU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指标、肺毛细血管渗透指数、APACHEII评分;MOD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ICU住院的平均时间、炎性因子指标、肺毛细血管渗透指数、APACHEII评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血液净化+乌司他汀治疗创伤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效果好。

  • 标签: 床旁血液净化 乌司他汀 创伤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休克中的应用。方法:将近一年(2021.05-2022.07)本院收治的ICU内感染休克病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研究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组常规护理。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能够发现研究组的病患心率(128.38±12.44)次/min、静脉血氧饱和度(89.47±67.38)%高于对比组(121.32±12.32)次/min、(60.28±38.21)%,平均血压(65.38±12.48)mmHg低于对比组(74.28±14.69)mmHg,SAS(35.39±4.58)、SDS(32.57±3.18)评分也都低于对比组(45.76±4.87)、(39.58±3.11);研究组病患的满意度(93.75%)较对比组(84.38%)更高。从各项实验数据的结果上能够明显观察到,研究组均优于对比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ICU感染休克患者中护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 ICU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本院 ICU收治感染休克患者 46例作为资料,测定 MAP、 CI、 CVP、 ScvO2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 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 52.1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47.83%, P<0.05。结论:针对 ICU感染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抢救效果,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体征,值得推广。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ICU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超声在感染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精确调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感染休克患者80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CVP(中心静脉压)改变、IVC(下 腔静脉)准确率,对于出入量< 500ml,≥ 500ml 的相关 IVC 的准确率进行测量。结果:IVC 相关指标的准确率高于 CVP 患者,P

  • 标签: 重症超声 感染性休克 液体管理精确调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在感染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应用限制性输液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感染休克患者,从中抽取了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采取限制性输液,而常规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之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情况指标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组间临床指标调查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更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发生并发情况调查对比,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感染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的过程中,合理限制性输液,可有效控制患者组织血流灌注的情况,充分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并发的概率,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感染性休克 围手术期 麻醉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感染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病情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感染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感染性休克 生存率 病情改善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滤机在早期重症感染休克患者急诊救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本院急诊就诊的重症感染休克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急诊护理早期应用血滤机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比较

  • 标签: 血滤机 重症感染性休克 急诊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中,选取9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克林霉素乳膏治疗,实验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在治疗两周后、治疗四周后、治疗八周后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5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治疗中,行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吡美莫司乳膏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性改变便是卵巢多囊形态,而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诊断中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2003年的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超声PCOS诊断标准,但是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