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过去、纠正不足,加速我国西药临床药学发展。方法通过对我院以及邻院两家医院的回顾和思考,总结我国西药临床药学发展历程及其经验与不足,从而确立西药临床药学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内涵的正确导向。结果与结论应肯定医院药学界前辈们为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明确临床药学学科建设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药师要树立“走出药房,面向临床,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合理用药为核心,服务患者”的理念,转变观念与职责,促进临床药学健康快速发展

  • 标签: 西药 临床药学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接诊的58例待产妇,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助产士心理护理(研究组),比较护理结果。结果:在临床指标数据中,研究组显著更低,对照组相对较高,P

  • 标签: 助产士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 目的:1.探究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分析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情绪支持方式;3.总结已有研究关于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结果;4.提出改进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的建议。方法:1.文献回顾:从各大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筛选与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与心理健康促进相关的研究文章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2.实地观察:通过观察妇产科护理实际工作环境和过程,记录护理人员在情绪支持方面的行为,了解现实应用情况。3.问卷调查:设计包含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和心理健康促进相关问题的问卷,分发给妇产科患者,收集和统计数据。结果:1.文献回顾发现,妇产科护理中积极的情绪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2.常见的情绪支持方式包括倾听、鼓励、情感陪伴等;3.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的满意度较高,且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4.实地观察发现,尚存在一些情绪支持不足的问题,如护理人员缺乏情感表达技巧和时间不足等。结论:妇产科护理中的情绪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积极采取倾听、鼓励和情感陪伴等方式,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情绪支持,促进她们的心理健康。建议护理人员加强相关培训,提高情感表达技巧,同时要关注工作负荷,确保充足的时间去实施情绪支持措施。此外,进一步研究妇产科护理中情绪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从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6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由助产士采取心理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 86.15%,远高于对照组的 73.85%( p<0.05),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为( 7.82±1.53) 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9.96±2.08) h( p<0.05) ,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 247.14±113.36) ml,远少于对照组的( 368.27±164.49) ml( 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助产士运用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护理方式。

  • 标签: 助产士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国家的鼓励性生育政策,如“单独三孩”“全面三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生育的效果,只能减缓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并不能使生育率上升。人均消费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即人均消费支出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 标签: 优化 生育政策 促进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士心理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50名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只给予产妇的常规照顾以及产妇的心理干预和护理。而观察组不仅给予产妇常规的照顾,同时对助产士心理给予一定的护理和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出血量、产程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中,有68例产妇为自然分娩,自然

  • 标签: 助产士心理护理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全麻是手术治疗的一个必要支持手段,其能够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有利于治疗的展开。但是全麻之后的苏醒阶段,却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本身就常有基础病,经历过全麻手术,就更加容易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展开必要的了解,是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全麻术后苏醒阶段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并严重心律失常的CCU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心肌梗塞并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中筛取60例入组,经随机数字分组,分别对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3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比在不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并发症(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0)低于对照组患者13.33%(4/3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对于心肌梗塞并严重心律失常的CCU监护患者而言应用价值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心肌梗塞 严重心律失常 CCU监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系列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才是当前预防和治疗疾病最好的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促进中西医结合,破解中西医结合发展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总结和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我国中西医结合政策体系,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体系、强化中西医结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和完善人才培养与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创新中西医结合工程成果管理机制等建议,以期深入贯彻运用现代科学诠释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中西医深度结合发展,为新时代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创新 医疗服务体系 政策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2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59例慢性咽喉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研究组(30例),前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一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者治疗依从性(93.33%)高于对照组(65.52%),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者舒适度(93.33%)高于对照组(72.4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满意,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咽喉炎 心理护理 依从性 舒适度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品质量监管政策与法规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药品质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药品质量监管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的药品质量监管政策和法规,然后深入分析了它们在药品制造、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严格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可以有效地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药品相关的风险。

  • 标签: 药品质量监管政策 药品质量法规 药品质量 医药领域 监管执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泌尿外科全麻术后面对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明确了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几个方面,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快速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抽取我院收治危重心血管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2组分别用对照组、观察组来表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应用,能提高就诊速度,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被救治,护理体会较好,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危重患者 心血管病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合膳食调节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以我院2019.2~2020.1内接诊的5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以临床护理差异分为常规组(25例,常规膳食调节护理)和观察组(25例,心理护理结合膳食调节),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于膳食调节的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经历了四个过程:简单的清洁卫生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学通过不断地实践、教育、研究,得到积极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着眼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是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很多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长期遭受病魔的折磨,病程长,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等。因慢性病患者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从而造就了多种心理特点。护士要针对慢性病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及其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转归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慢性病患者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增强患者对治疗与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心情愉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