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6年至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 756株, 菌株通过VITEK® 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步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 756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 89.1%),病区分布以 ICU为主,占 52%。 75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对碳青霉烯类的不敏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结论】 本院3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及病区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鲍曼不动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感染特点和防止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23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和抗菌药物药敏率。结果:本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有52例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其感染率为21.76%;其中有35例患者为烧伤创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占67.31%;在抗菌药物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为94.23%,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要加强对其烧伤创面的抗感染的干预,采用亚胺培南等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进行防治,以提高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