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及TDP照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SA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优于常规理疗。结果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优于常规理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究麦肯基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上肢肌力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麦肯基疗法结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牵引治疗。治疗2w后,比较两组上肢肌力及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VAS评分为(3.15±0.71)分,高于观察组的(1.23±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肢肌力评分为(5.93±1.06)分,较观察组的(8.31±1.2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麦肯基疗法结合PNF技术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上肢肌力,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5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吗替麦考酚联合泼尼松口服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临床生化指标,并评价其治疗效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2周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及血胆固醇水平均开始下降,到治疗后6个月仍呈现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开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开始上升,直至治疗后6个月,仍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24周临床总有效率为82.7%,显著高于治疗12周的59.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本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例患者出现轻到中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吗替麦考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参麦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40只,采用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解扎扣再灌注60min,反复3次以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及参麦小大剂量组。五组大鼠均经腹腔注射给药,于治疗前及30d后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HIF-la表达情况、受体胎肝激酶1(FLK-1),籍此考察参麦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麦明显增高VEGF蛋白质及mRNA、HIF-1a、FLK-1的表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麦小、大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可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再生有关,对改善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加味方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信号转导cAMP-蛋白激酶A(PKA)途径的影响。方法: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中等刺激所致抑郁症大鼠为模型,灌服甘麦大枣汤加味方,通过旷场行为测定、糖水消耗试验观察行为变化,放免法测定海马cAMP含量以及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5-HT1A受体、PKA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垂直活动、水平运动及糖水消耗显著下降,海马cAMP、PKA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水平运动及垂直活动上升,糖水消耗增加,cAMP含量显著下降,PKA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且呈量效关系。结论:甘麦大枣汤加味方下调抑郁症大鼠海马信号转导cAMP—PKA途径可能是该方纠正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环节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血清β-CAR、IL-17及CD4^+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住院收治的68例初治PTB,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标准2S(E)HRZ/4HR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接受24周治疗。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以及免疫功能,评价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丙二醛(MDA)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胡萝卜素(β-CAR)降低(P〈0.0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升高(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1),CD8^+降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DA较高(P〈0.05),SOD、β-CAR较低(P〈0.05),IL-10、IL-17较低(P〈0.05),IFN-γ较高(P〈0.05),CD3^+、CD4^+、CD4^+/CD8^+较高(P〈0.01),CD8^+较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PTB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