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化痰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由王永炎院士于1982年提出,随着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舌红、苔黄厚而腻、口气臭秽、大便秘结或不通、脉弦滑而大等为痰实证的核心表现。

  • 标签: 化痰通腑 痰热腑实 中风
  • 简介:1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br〉是以“六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通腑法 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 简介:常规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局限,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和优势。本文介绍使用疏肝、益气培元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患者服药至今已4年余,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平稳改善,已脱离输血25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见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提示使用疏肝、益气培元思想的中药组方,可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 标签: 疏肝泄热、益气培元法 辨证论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汤对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常规的毒蛇咬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中药解毒汤加减口服.观察2组患者咬伤后第2天及第6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肢体肿胀程度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羟色胺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咬伤后第6天均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6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10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

  • 标签: 解毒通腑汤 毒蛇咬伤 肢体肿胀 5-羟色胺 细胞因子
  • 简介: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典型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李乃卿教授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肠梗阻按照其病情发展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肠痞结(正盛邪弱)、肠瘀结(正虚邪盛)、肠疽结(正虚邪陷)3个阶段。临床上分为气滞血瘀证、肠结证、肠寒凝证、水结湿阻证、食积中阻证、虫积阻滞证6个证候。治疗以通里攻下、降逆理气为总的治,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后,以总治为基础,灵活运用汤加减化裁,以缓解患者痛、吐、胀、闭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肠梗阻 通下法 通腑汤 临床经验 李乃卿
  • 简介:王新志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尤善于治疗脑科疾病。笔者有幸师从其左右,受益匪浅。王老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并结合历代医家认识,在运用下法治疗中风痰实证方面有独到的认识。

  • 标签: 中风腑实 腑气不通 诃梨勒散 塞因塞用
  • 简介:胆道结石并发胆管炎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且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反复发作。由于术中术后各种因素的影响,胆结石术后仍可能存有胆道残留结石,如处理不及时,急性胆管炎易转化为重症胆管炎,增加治疗的难度及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对

  • 标签: 胆管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通腑利胆汤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方理肠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用药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中药组30例、空白组15例,通过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IL-1、IL-4、IL-6、IL-10、TNF-α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各组IL-1、IL-6、TNF—α、IL-4、IL-10无显著差异性;术后24h空白组IL-1、TNF-α较中药组及西药组显著升高;中药组IL-6较西药组及空白组显著降低;术后48h空白组IL-1、IL-6、TNF—α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24hIL-4各组无显著差异性;中药组IL-10较空白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48h中药组组IL-4、IL-10较西药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理肠饮能减轻手术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通腑理肠饮 围手术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炎症介质
  • 简介:自《金匮要略》开始,中风病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但其内涵主要是对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描述,无更多临床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匮要略》中风病“邪人于”的影响及《伤寒论》阳明病证的启发,证成为中风病研究中描述中风主症伴有腹胀、便秘等临床表现的常用证候学术语。

  • 标签: 腑证 中风病 阳明病
  • 简介: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病之一,约62%的脓毒症患者存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并与疾病的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急性胃肠损伤缺乏有效系统公认的评价及治疗手段。中医历来重视调理脾胃,有相关的专著《脾胃论》等。在危重病方面,中医更是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严重脓毒症中固护胃气、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对于治疗严重脓毒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温阳益气 通腑降浊
  • 简介:近几十年来,疮疡科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阳证疮疡相对减少,阴证疮疡患者逐渐增多,且随着抗生素的应用,阳证疮疡较为容易治愈,而阴证疮疡因其多数创面的病菌已具有耐药性,抗生素的作用并不大。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的研发,西医在创面修复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难愈性创面仍是其面临的修复难题。

  • 标签: 温通法 寒凝血瘀 内治法 外治法
  • 简介: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病因较繁杂,涉及水液代谢的摄入、转运、输布、排泄等诸多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失常都可能导致水肿的发生。由于五脏六之间存在复杂的生克制化、表里相属、经络互通的关系,决定了五脏六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到水液代谢的某些环节,导致水肿发生。因此本文提出“五脏六皆令人肿”的观点,并进行了逐一证述。

  • 标签: 水肿 脏腑 水液代谢
  • 简介:背俞穴在临床上主要是诊察和治疗与其相应的五脏疾患,募穴多用于治疗病,背俞穴与其相应的募穴联用称俞募配穴。俞募配穴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对治疗阴证阳证俱见的脏腑病症疗效显著。详述六俞募相配的作用和主要治疗范围,望对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俞募配穴 临床治疗 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