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简介张蓓(1982-),女,湖南长沙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摘要目的讨论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但观察组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完成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为优异,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提升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HLA-B27阴性的患者与阳性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为HLA-B27阳性的RA的早期诊治、疾病进展、判断预后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住院诊治的118例R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阴性组为左手近端指间关节,占14%,阳性组为右手近端指间关节,占79%。结论①B27阳性的RA受累关节数目多,以大关节受累为主,骶髂关节及髋关节亦可受累。②B27阳性的RA患者其晨僵时间评分均高于B27阴性的RA,B27阳性的RA其疾病活动性及炎症指标均高于B27阴性的RA。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大鼠制备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艾灸组予艾条悬灸;香烟组予香烟悬灸,艾油组予艾叶精油穴位涂抹。连续治疗15d后,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趾围、胸腺指数及脾指数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艾灸组大鼠体重增加,关节肿胀减轻,胸腺指数提高、脾指数下降,关节滑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增加。在改善上述指标方面,艾灸组、香烟组较艾油组明显;艾灸组在Fas/FasL蛋白表达方面优于香烟组。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调节关节滑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诱导滑膜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艾灸发挥温通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通过量表测评评价心理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45例伴有抑郁状态的RA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5例与抗风湿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与抗风湿和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与抗风湿、抗抑郁治疗联合CBT,并对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通过统计处理评价心理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联合治疗组的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早期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则可因骨侵蚀而出现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是造成患病人群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西医治疗RA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以及生物制剂。NSAIDs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的进展。而DMARDs虽然能控制疾病的活动,阻止骨关节的破坏,但其导致的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及性腺损害等副作用不容忽视。生物制剂在缓解关节影像学进展和保护关节功能方面优势显著,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在我国尚不能广泛使用。RA属中医“痹证”“历节”“痛风”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痹论”的专篇论述,因此中医药在治疗RA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相对于西医疗法,有毒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强、药材廉价易得等优势。由于广西的RA患者以湿热痹阻证最为常见[1],现笔者就清热祛湿法改善RA疾病活动度提出一些看法,与同道探讨。
简介:目的:探讨在雷公藤合剂配合手关节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疾病活动度分层随机对照将60例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雷公藤合剂(雷公藤、白芍、甘草)+手关节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12周。检测指标: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记录指关节压痛数(TJC)、指关节肿胀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GH)、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比较,均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②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ESR、CRP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TJC、SJC、DAS28治疗后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③炎性指标ESR、CRP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间均有差异;DAS28、GH在治疗后12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JC、SJC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均P〉0.05,两组间无差异;④不良反应统计学无差异。结论:雷公藤合剂联合手关节操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起效快,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DAS28亦提示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