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流行表明,人畜共患病向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COV)的传播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制定防治对策。由于缺乏对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的有效治疗,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抑制剂,我们发现非共价片段X1249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有益信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TNFSF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提取262例冠心病患者和191例对照者的基因组DNA,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FSF4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NFSF4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性,冠心病组中基因型分布为:AA型70.5%,AG型22.0%、GG型7.5%;对照组基因型分布为:AA型69.8%,AG型20.8%、GG型9.4%。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X40L基因rs3850641(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重庆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无关。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重庆地区 汉族人群 冠心病患者 体蛋白基因 基因型频率
  • 简介:摘要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且预后最差的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作为免疫检查点分子,其抑制剂是近年来实体瘤免疫治疗的新药。比较黑色素瘤等其他肿瘤,PD-1/PD-L1抑制剂目前在恶性胶质瘤中的临床效果不佳,可能与肿瘤的异质性及微环境的多样性相关。本文就PD-1/PD-L1在恶性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蛋白1 胶质瘤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癌(TC)大鼠模型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肿瘤组织中可溶性Fas受体配体(sFasL)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大鼠(动物来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C模型组以及手术组,每组20只。于TC模型组和手术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00 μl NIH3T3HOOK3-RET肿瘤细胞悬液以建立TC模型,手术组在完成建模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组大鼠均培养8周。观察3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和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sFasL蛋白表达水平及其mRNA表达量,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Tg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组别各项指标间差异,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q检验。结果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TC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明显增生,且具有严重炎性反应以及平滑肌肥大征象,手术组大鼠甲状腺切除后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好转。比较对照组,TC模型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3.51±0.32) ng/L]、IL-1β[(2.85±0.23) ng/L]、IL-6[(322.28±20.38) pg/L]、Tg[(110.25±14.85) ng/L]表达水平以及sFas(85.65±10.25)、sFasL(87.42±18.23)蛋白吸光度值、sFas(0.62±0.03)、sFasL(0.65±0.04)mRNA相对表达量(t=40.360、42.056、31.697、21.551、12.962、9.606、46.669、38.000,P<0.05)和手术组TNF-α[(1.39±0.11) ng/L]、IL-1β[(0.89±0.10) ng/L]、IL-6[(175.84±15.62) pg/L]、Tg[(72.32±10.12) ng/L]表达水平以及sFas(60.24±8.17)、sFasL(58.84±12.13)蛋白吸光度值、sFas(0.42±0.02)、sFasL(0.40±0.0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90、11.524、4.977、14.939、4.675、4.257、26.000、16.125,P<0.05);与TC模型组比较,手术组TNF-α(1.39±0.11) ng/L、IL-1β(0.89±0.10) ng/L、IL-6(175.84±15.62) pg/L、Tg(72.32±10.12) ng/L表达水平以及sFas(60.24±8.17)、sFasL(58.84±12.13)蛋白吸光度值、sFas(0.42±0.02)、sFasL(0.40±0.0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9、-34.950、-25.505、-9.439、-8.669、-5.837、-24.807、-22.361,P<0.05)。结论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可以通过有效降低Tg、sFas和sFasL蛋白以及sFas、sFasL mRNA表达水平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甲状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 标签: 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球蛋白 可溶性Fas受体 可溶性Fas受体配体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一种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囊泡,可以直接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参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通讯,其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在这些检测方法中,适配体传感器技术以其价廉易用、响应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帮助肿瘤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获得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并为愈后效果的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常见的适配体传感器有荧光、电化学、比色法、光致发光、横向流动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适配体传感器,不同的适配体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征,文章对几种常见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肿瘤外泌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外泌体 适配体 肿瘤生物标志物 癌症早期检测 适配体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6~8周龄PSGL-1敲除基因小鼠8只(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C57BL/6小鼠8只(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机分为PSGL-1敲除基因对照组、PSGL-1敲除基因造模组、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造模组,采用雨蛙肽(Caerulein)和脂多糖(LPS)联合腹腔注射构建急性重症胰腺炎小鼠模型;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胰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F4/80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野生型小鼠造模组胰腺组织中IL-6(5.32±0.08)、IL-1β(1.54±0.19)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00±0.15、1.0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7,P<0.01;t=5.828,P<0.01);PSGL-1敲除基因小鼠造模组的胰腺病理损伤(1.2±0.8)低于野生型小鼠造模组(3.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4,P<0.01);PSGL-1敲除基因小鼠造模组胰腺中性粒细胞[(0.12±0.09)个]和单核细胞[(0.18±0.06)个]的浸润低于野生型小鼠造模组[(0.53±0.23)、(0.55±0.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核细胞t=4.220,P<0.01;中性粒细胞t=4.211,P<0.01);PSGL-1敲除基因小鼠造模组胰腺组织IL-6(0.89±0.20)和IL-1β(2.54±0.17)的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造模组(5.32±0.08、1.5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3,P<0.01;t=3.326,P<0.05)。结论PSGL-1可能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参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浸润
  • 简介:摘要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无论在抗肿瘤还是在抗炎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了PD-1及PD-L1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PD-1蛋白是免疫抑制分子,与其配体PD-L1结合起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肿瘤或炎症中,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被激活,诱导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高表达PD-1及PD-L1,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消耗增加,募集减少,从而使机体抗肿瘤、抗炎能力下降。PD-1/PD-L1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也起相互调控作用。PD-1/PD-L1抑制剂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通路抑制剂联合应用,在抗肿瘤以及肿瘤耐药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相对于PD-1/PD-L1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而言,PD-1/PD-L1在炎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无相应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支持。

  • 标签: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 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 抗炎治疗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部分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已有较大局限性,近年免疫治疗发展迅速,显著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活化及表面多种异质性受体(兴奋性或抑制性)表达上调。免疫检查点具有免疫抑制性调节作用,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正常生理状况下,配体受体结合,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通路共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当免疫检查点过表达,抑制性通路占主导地位,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避。PD-1和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质是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相应的免疫检查点,恢复T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在特定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已有良好效果。本综述阐述了PD-1和PD-L1抑制剂在肿瘤免疫逃避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依据,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肝癌是最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往往已属中晚期。肝癌患 者的 5 年生存率小于 20%,实现早期诊断是降低肝癌死亡率最有效的途径;传统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检测和超声成像分析敏感性、特异性不足,难以实现早期诊断。甲胎蛋白异质体-3(alpha-fetoprotein variant-3)仅来源于癌变干细胞,可作为肝癌早期筛查肿瘤标记物。核酸适配体是能够通过分子内折叠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从而与靶分子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 DNA 或 RNA。核酸适配体与靶分子结合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生物医学、新药研发、靶向治疗和疾病检测等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和优越性。

  • 标签: 甲胎蛋白异质体 核酸适配体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646/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轴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108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iR-646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646 mimic和对照mimic至肝癌细胞MHCC97H,转染48 h后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646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中CXCL10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1.10±0.19)比较,肝癌组织中miR-646表达水平(0.44±0.17)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108.55±12.35)个]比较,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45.36±8.99)个]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XCL10是miR-646的靶基因。与癌旁组织(0.68±0.10)比较,肝癌组织中CXCL10表达水平(1.33±0.21)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0.54±0.11)比较,实验组细胞表CXCL10表达水平(0.21±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5±0.19和0.58±0.18)比较,肝癌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1.75±0.25和1.49±0.1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1.24±0.14、1.16±0.18)比较,实验组细胞MMP-9和MMP-2表达水平(0.37±0.12、0.18±0.0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5.091,P<0.05)。结论miR-646通过靶向CXCL10调节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微小RNA-646 肝癌 侵袭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0
  • 简介:摘要:从氨基醇和2,6-吡啶二酸类衍生物出发,我们进一步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吡啶咪唑类配体。手性双咪唑啉配体的结构变化可以简单地通过调整1,2-氨基醇及其衍生物以及相应的胺来实现。进一步拓展了手性咪唑类配体分子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介导肿瘤浸润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步骤,多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达到增强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为了解肿瘤免疫逃逸和对临床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就组蛋白甲基化对PD-L1调控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组蛋白甲基化酶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对PD-L1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APC)及其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是否通过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表达而对SLE的病情活动程度产生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4例SLE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APC、sEPCR和CCL2水平,并对APC、sEPCR与SLEDAI及CCL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重组APC对CCL2表达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2组计量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APC水平在SLE患者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55(205.03,964.90)ng/ml和398.50(216.60,835.32)ng/ml,Z=0.221,P=0.825],而sEPCR水平则明显升高[(215±104)ng/ml和(127±73)ng/ml,t=4.734,P<0.01],导致SLE患者的APC/sEPCR比率明显下降[2.4(0.9,4.7)和4.2(2.2,8.5),Z=3.212,P=0.001];CCL2水平在SLE患者为[543.45(285.48,1 216.2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3.5(109.825,300.30)pg/ml,Z=5.801,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APC/sEPCR比率下降的程度与SLEDAI(r=-0.245,P=0.016)及CCL2表达水平(r=-0.262,P=0.012)呈负相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P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单核细胞株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系(THP)-1表达CCL2,并伴随NF-κB DNA结合活性水平的受抑,这一作用可被蛋白C抑制剂拮抗。结论APC/sEPCR比率与SLEDAI相关性联系,提示其可作为SLE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AP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下调CCL2的表达,而sEPCR在SLE中的过度表达,使得APC这一抗炎作用减弱,可能与蛋白C系统对SLE病情活动程度的影响有关。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活化蛋白C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趋化因子配体CCL2
  • 简介:中国第二季度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记者韩树杰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刘福垣的专访文章。刘福垣认为,我们GDP增长量大了,那是和历史比,和自己的潜能比;我国GDP增长10%,不如美国增长1%的绝对额大,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 标签: GDP 分配体制 质量 改革 经济研究院 国家发改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配体的受体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促成骨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分离健康雄性远交群(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分别用LiCl、LiCl+OPG(0.1 ng/ml)、LiCl+OPG(1.0 ng/ml)、LiCl+OPG(10.0 ng/ml)、LiCl+OPG(100.0 ng/ml)处理成骨样细胞,对照组未行LiCl及OPG处理,LiCl浓度均为20 mmol/L。RT-qPCR检测各组细胞OPG、RANKL转录水平;Von Kossa染色,钙离子含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iCl组OPG的表达(4.35±0.88)稍高于成骨样细胞组(4.12±0.82,t=0.603,P>0.05),RANKL表达则LiCl组(2.61±0.42)显著高于成骨样细胞组(1.52±0.35,t=2.317,P<0.05);OPG/RANKL的比值LiCl(1.67±0.41)组显著低于成骨样细胞组(2.71±0.48,t=2.542,P<0.05)。成骨样细胞的转化实验中,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25.2±5.8、68.5±13.3、61.1±12.8、57.6±11.3、56.3±11.4)、(80.4±10.2、141.2±17.6、125.7±15.3、123.5±15.9、122.7±15.1)、(0.61±0.10、0.82±0.14、0.79±0.13、0.72±0.12、0.73±0.13)均低于LiCl组(99.5±16.5)、(186.0±39.3)、(0.98±0.15),(t=5.971、2.795、2.810、2.829、2.831,P<0.05)、(t=5.623、2.597、2.765、2.791、2.793,P<0.05)(t=4.931、2.379、2.384、2.391、2.392,P<0.05);加LiCl+OPG的4组中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成骨样细胞组水平(t=5.362、2.769、2.635、2.633,P<0.05)、(t=5.105、2.758、2.732、2.733,P<0.05)、(t=2.762、2.569、2.566、2.563,P<0.05)。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程度检测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β-catenin表达水平LiCl组(1.75±0.26)高于成骨样细胞组及加LiCl+OPG的4组(1.32±0.18、1.25±0.17、1.25±0.16、1.22±0.16),(t=4.442、2.650、2.654、2.712、2.709,P<0.05)、加LiCl+OPG的4组高于成骨样细胞组(t=2.492、2.455、2.439、2.437,P<0.05),加LiCl+OPG的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成骨样细胞转化的机制,有RANKL依赖性,也有非RANKL依赖性。

  • 标签: 动脉钙化 Wnt/β-catenin通路 成骨样细胞 骨保护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其配体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的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无血缘关系的GD患者(GD组)以及同期10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其KIR基因型及其配体HLA-C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KIR/HLA-C基因组合在GD患者及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GD发生的关联。结果GD组中,男29例,女89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组中,男28名,女80名,年龄(37±13)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的HLA-Cw01出现的频率较高[36.4%(43/118)比18.5%(20/108),P=0.003],HLA-Cw03和HLA-Cw06出现的频率较低[11.9%(14/118)比39.8%(43/108),P<0.001;9.3%(11/118)比18.5%(20/108),P=0.045]。KIR2DL1/HLA-C2基因组合在GD组中的频率低于对照组[17.8%(21/118)比34.3%(37/108),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R2DL1/HLA-C2基因组合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08,95%CI:0.126~0.752,P=0.010)。结论KIR/HLA-C基因多态性与GD有关,KIR2DL1/HLA-C2在GD患者中低表达,可能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C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联合PD-L1单抗对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作用。方法将MC38结肠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26只,无任何治疗)、USMC组(27只,USMC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抗体(anti-PD-L1)组(27只,anti-PD-L1治疗)和USMC+anti-PD-L1组(27只,USMC联合anti-PD-L1治疗)。USMC治疗使用VINNO70超声诊疗一体机。采用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流增强效应;通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记录小鼠生存期,评价抗肿瘤疗效;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内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CD4+T细胞分化情况、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比例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极化表型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肿瘤内趋化因子CXCL9、CXCL10及HIF-1α含量;免疫荧光分析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USMC治疗后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USMC联合anti-PD-L1治疗明显抑制了肿瘤进展。USMC+anti-PD-L1组治疗后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量及其Ki67的表达、γ干扰素(IFN-γ)与颗粒酶B(Grzm-B)的分泌量高于其他3组,辅助性T细胞(Th1)比例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s)、MDSC比例减少,TAM表型向M1型极化(均P<0.05)。ELISA分析显示,联合治疗还提高了肿瘤中CXCL9、CXCL10的浓度,降低了HIF-1α的含量(均P<0.05);肿瘤组织VEGF的荧光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血流增强效应联合PD-L1单抗能改善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USMC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可作为一种增效PD-L1抗体肿瘤免疫治疗的超声新方法。

  • 标签: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 肿瘤血流增强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缺氧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与其配体(PD-L1)特异性结合后,具有共抑制/共刺激的免疫调控作用,可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参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及免疫耐受等。本文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的组成结构、调控机制,以助于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免疫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诊断策略。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肌炎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通路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带来了变革。抗PD-L1抑制剂的疗效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但是,现阶段各种PD-1/PD-L1抑制剂均有不同的PD-L1表达检测技术。因此,如何高效、准确的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表达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癌,非小细胞 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