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清心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大鼠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1Areceptor,5-HT1AR)、5-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2Arecep-tor,5-HT2AR)的影响。方法将60只围绝经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围绝经期正常对照组(A);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模型组(B);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补佳乐治疗组(C);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米氮平治疗组(D);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中药治疗组(E);A组为围绝经期正常大鼠,其余4组进行18天不可预知慢性应激。于应激后对造模动物进行72小时连续快速眼相睡眠剥夺(REM)。每天在应激前1小时按组给药。在末次灌胃24小时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分别用荧光定量检测海马5-HT1ARmRNA和5-HT2ARmRNA、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海马5-HT1AR和5-HT2AR的表达。结果蛋白印迹检测(westernblot)海马及免疫荧光检测海马CA1区均显示:海马区5-HT1AR表达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5-HT2AR表达水平上,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提高了5-HT2AR的表达水平,且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RT-PCR显示:海马区5-HT1ARmRNA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5-HT2ARmRNA水平,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米氮平组较模型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调肝清心方能提高5-HT2AR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荧光的结果表明在海马CA1区发挥作用,表明补肾调肝清心方可以通过调节海马CA1区5-HT2AR表达来改善睡眠障碍。

  • 标签: 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 补肾调肝清心方 5-羟色胺1A受体 5-羟色胺2A受体
  • 简介:摘要皮疹通常指类似痤疮的一类皮肤毒性,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拮抗剂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用此类药物后,并不出现皮疹,这类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往往较低。虽然由此类酪氨酸激酶拮抗剂药物造成皮疹的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然而许多对此类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爱必妥Cetuximab)的研究表明,皮疹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及皮疹与病人的生存期均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对EGFR拮抗剂引起皮疹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增加,因为皮疹可以作为对该类药物早期疗效的评价标准。另外,由于出现皮疹患者有着较长的生存率,皮疹也可以作为对癌症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标准。

  • 标签: 皮疹 人表皮 生长因子 体酪氨酸激酶拮抗剂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老年血管痴呆的相关。方法:检测268例老年血管痴呆患者和268例同龄健康老年人血浆Hcy的含量,比较两组Hcy血浆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血管痴呆患者血浆Hcy水平较正常健康老年人明显增高,且其Hcy血浆水平随血管痴呆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血浆Hcy含量增高可能是导致老年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orandB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 标签: 针刺 抑郁症 慢性束缚应激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
  • 简介: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DZ19506)摘要铁是各种生物必需的基本元素,其氧化还原化学性质,成为许多酶的功能辅助因子。铁的这种特性对生物是有益的,同时也有潜在的毒性。已证实母体储存铁升高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增高有关,有铁介导的氧化应激机制可能参与GDM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BC的诊断、治疗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2005年~2010年共5例OBC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生存且未见复发或转移,其中2例已生存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4000%(2/5)。结论OB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之一;左侧乳腺多见,比一般原发癌浸润能力强,早期即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对肿大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切除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常用治疗方法。

  • 标签: 隐匿性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化疗及放疗
  • 简介:通讯作者蒋鸿飞(1971-),男,湖南祁东人,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急危重症科。摘要目的探讨五维赖氨酸颗粒预防小儿复杂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复杂惊厥患儿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予退热及原发病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维赖氨酸颗粒间歇短程用药)各69例,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惊厥患儿复发率,P<005;平均惊厥次数、VEEG转变程度上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复杂惊厥患儿,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杂性惊厥 五维赖氨酸 预防
  • 简介:当前,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积极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防治方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实证、热证越来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则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一种代谢炎症。本文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毒邪病机说中,内生热毒是内生毒邪最常见的存在方式,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与代谢炎症密切相关,代谢炎症是中医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的致病机制之一。本文结合现代科学,从代谢炎症角度探讨中医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阐释中医抽象病机概念的现代科学内涵,为清热解毒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带来启发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内生热毒 代谢性炎症 清热解毒法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胆固醇27-羟化酶(CYP27A1)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B1)浓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等预后因素的相关。方法:观察分析了34例乳腺癌患者血浆CYP27A1和CYP7B1浓度,及其与血清总胆固醇、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等指标的关系。结果:34例乳腺癌患者中,总胆固醇升高者16例,总胆固醇水平正常者18例,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其血浆CYP27A1酶浓度较总胆固醇正常患者高(P〈0.05),而CYP7B1酶浓度明显低于总胆固醇正常患者(P〈0.01)。Ki-67高表达乳腺癌患者血中27HC合成酶CYP27A1水平较Ki-67低表达者高(P〈0.05);而27HC降解酶CYP7B1水平与Ki-67水平的关系则正好相反。临床Ⅰ期乳腺癌患者血浆CYP27A1浓度明显低于Ⅱ、Ⅲ、Ⅳ期,与之相反,CYP7B1浓度却高于Ⅱ、Ⅲ、Ⅳ期患者,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Ⅲ、Ⅳ期乳腺癌患者间血浆CYP27A1、CYP7B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间亦有类似的结果。结论:Ki-67低表达、分化好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血浆CYP27A1水平偏低,CYP7B1水平较高,27HC代谢酶与乳腺癌预后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

  • 标签: 乳腺癌 胆固醇27-羟化酶 胆固醇7α羟化酶 总胆固醇 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