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技术与人有着须臾不分的关系。现代社会,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在探求“现代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极富人文特征的中国技术彰显了它独特的魅力。

  • 标签: 古代技术 人文特征 现代性
  • 简介:中国官办医学教育具有千年的历史,官办医学教育初露端倪在晋代,经历了南北朝的初始时期[1]、隋唐时代的兴盛时期[2]、宋元时代的完善[3]时期,到明清两代开始衰退。研究我国古代官办医学教育所奉行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

  • 标签: 中国古代 官办医学 教育 多维分析
  • 简介:讨论和比较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原说。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源于父母之精,生命过程的维系依赖于一身之气。中国哲学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是存在于宇宙中的精或气。因而在中医学中,不能说人体生命是由人体内之气生成的,而应坚持和发展中医学的精与人体生命之本原、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的理论,并逐渐谈化中国哲学的生命本原说。

  • 标签: 生命 生命本原说 中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
  • 简介:我国历代中医不仅重视医术水准的提升,更十分重视医德修养,一些著名的医家以他们的德医双馨,为中医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明代医家万全,擅长儿科。一次他仇家的儿子患咳嗽吐血,久治不愈,无奈只好来请万全。万全毫不犹豫立即前去诊治。患儿服了几剂中药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然而主家仍然对万全心存疑虑,又请来了一位大夫。

  • 标签: 医德修养 明代医家 医史 病人服 赵贞观 厚着脸皮
  • 简介:历代中医古籍繁多,其书名也多种多样,细探内涵之意,别有一番雅趣。现就笔者有限藏书,依照书名特点,作一简述。●用典如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医圣张仲景的代表作《金匮要略》。“金匮”二字源自《周书·金滕》。周武王病重之际,其弟在神像前虔诚地为他祈祷,并表示心甘情愿替代周武王去死。

  • 标签: 中医书名 《金匮要略》 古代 中医古籍 四大经典 张仲景
  • 简介:任何一门学科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中医学作为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传统科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成为中医文化的重要体系,也是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如同中医学术体系本身一样博大精深,为后世的继承与发展留下了许多历史的课题。发掘并阐释古代中医教育思想,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中医教育体系,其意重要,其事艰难。本文摘要探微于下。

  • 标签: 古代 中医 教育思想
  • 简介:系统整理了截止1911年前的江苏地区针灸医籍共计41部,涉及医家40人。其中元代及元以前5部,明代14部,清代22部;医籍中7部分布在苏北,34部分布在苏南,尤其是苏州吴县一带较为集中;现存15部,26部已佚。

  • 标签: 江苏 古代文献 针灸医籍
  • 简介:哲学不能代替自然科学,但是能指导自然科学。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因此就用哲学来指导中医的教学和临床这个问题,笔者谈一下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 标签: 哲学 对立统一 寒极生热 治神 辨证
  • 简介:中医急症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远古时期就有了原始急救方法。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对急症诊治已积有相当经验。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内经》,也有厥、高热、脱气、剧痛、失血等急性病症的记载,并提出急则治标的原则。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成为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名著。晋代名医葛洪以验、便、廉为特点,撰《肘后救卒方》一书,成为中国的急症手册。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中载录的急症已达三百多条:孙思邈的《千金方》就更大量载有急症内容。宋金元时期,著名四家对急症都有丰富经验,张子和采用套管式钳取食道异物获得成功。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是一部应用灸法治疗急性病专著。而危亦林运用“悬吊复位法”治疗急性脊椎骨折,被誉为骨伤科史上的重大发明。明清时期.吴有性.叶天士等医家对急性热病的诊治另辟新径,而此时的外科急症手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 标签: 急症 治疗 古代中医 急性病 灸法 孙思邈
  • 简介: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李大谏不得已请某御医治疗。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

  • 标签: 中医心理疗法 痛苦 古代 大笑不止 狂笑病 御医
  • 简介:古代中医药术语名称中的"雌"、"雄"、"牝"、"牡"进行考辨,推求其词义的引申演变,总结其含义,包括表示雌性的和雄性的、方位的北与南、形状的凹与凸、属性的阴与阳及寒与热等等,涉及药物、生理、疾病等范围,并探讨了相关中医药术语命名的文化模式。

  • 标签: 中医药术语 词义考辨
  • 简介:通过检索针刺四缝穴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四缝穴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穴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有了创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书中阐明了其主治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规范了具体诊疗技术等。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又丰富了四缝穴的定位,拓展了针刺四缝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四缝穴 奇效良方 针灸大成 串雅内外编 针灸集成
  • 简介:科举考试是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考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亦颇受其影响。考场环境的简陋、考试的紧张和漫长、考试结果给考生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但这个问题,医史学界尚未做过专题研究。现主要从古人医案、医话中撷取材料,试图从医学角度出发,对科举制下读书人的健康状态作一番初步考察。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这种通过统一考试甄选人才的制度今日仍然存在,所以,此考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 标签: 科举 考场 疾病 保健
  • 简介:中医学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它的思维、学科发展、理论形成和临床疗效的总结,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因此评判中医古代文献是否老化过时,不应仅以现代科技文献老化规律为标准,而应结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评判。

  • 标签: 中医药古代文献 使用时效 学科特点 文献价值
  • 简介: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是中国首部考证中医病名、证候的专著,著者余云岫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及《十三经》中的病名、证候作了精密翔实的训诂考证,堪称中医病证考释的经典之作。是书自序阐述了著者采撷文史古籍中的涉医资料,整理旧医书,“除死方休”之愿望,从侧面反映了余氏晚年对中医的态度。

  • 标签: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余云岫 中医病名 中医证候
  • 简介:通过对古今中外医籍针刺技术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挖掘,提炼精华,分析理念,阐述观点。以期通过此次梳理,为制定毫针针刺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促进毫针针刺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

  • 标签: 毫针 针刺技术 标准化
  • 简介:这种运动比所有的丹田功法都方便它对于全身的锻炼和健康都十分重要。行此法时不需要入静,看电视与人谈话时都可以做只要能做到轻松自然、无拘无束就行了。

  • 标签: 养生法 腹部 意守丹田 按摩 民间 消化功能
  • 简介:目前中医对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以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为主。本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梳理,发现从晋代至唐代的病因病机为乳汁不得泄、与血气蓄结于内生热而发痈,与足阳明经脉相关;宋代首次提出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侵袭、气逆、寒热相乘,荣卫缝结或营卫凝滞致乳汁蓄结;元代首次提出该病与足厥阴肝经亦关系紧密,并与妇人郁怒情绪、饮食厚味相关;明清医籍集录前人之言,认为乳儿鼻风、乳子凉气袭乳,或乳子热气吹乳,使气逆乳凝亦是病因。

  • 标签: 外吹乳痈 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