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从病理特性、实质研究、差异表现、治疗效果、痰瘀相关5个方面来论述高滞血症与痰证的相关性,提出从痰论治高滞血症的观点。

  • 标签: 高黏滞血症 血液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注射用硫酸菌素和注射用硫酸多菌素B的应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资料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2年8月,接诊肺炎鲍曼不动杆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硫酸菌素,研究组应用注射用硫酸多菌素B,两组根据药敏结果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2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PI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

  • 标签: 硫酸黏菌素 硫酸多黏菌素B 临床效果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方法行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A组为经典ESD,B组为改进ESD.结果:A组与B组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40±11)min;整块切除率:A组96%,B组100%;手术并发症:A组、B组术中出血率分别为24%与8%,术中穿孔分别为8%与0%.结论:改进ESD可以作为上消化道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ESD 环周切开 边切开边剥离 手术时间 整块切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均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样本量筛选68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外科手术,观察组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值(P<0.05),治疗前,患者未见疼痛评分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值降低更明显(P<0.05)有效率评估显示观察组属于更优组别(P<0.05);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症,对人体产生的创伤较小,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周期,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食管平滑肌瘤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ESD治疗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食管平滑肌瘤的微创治疗好方法,有效的护理在ESD治疗中尤为重要。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食管平滑肌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接受程序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选择80例在消化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之后参考随机原则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40例,接受程序化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22.50%),对比结果差异相当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期间给予患者程序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宫腔成像在宫腔连患者宫腔形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妇科收治的 100例拟诊宫腔粘连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100例宫腔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治疗前后先进行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宫腔镜检查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实时获取患者宫腔冠状切面成像,对宫腔的容积进行准确的测量,获取宫腔形态,来评估宫腔连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VFI、 FI、 VI以及宫腔容积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维超声宫腔成像与宫腔镜检查相比,两者在宫腔形态、宫腔深度的测量以及宫角能否显示方面基本一致,诊断符合率都在 90%以上,能够准确测量宫腔内环境,获得宫腔容积与底部宽度,但是在瘢痕覆盖面积的评估上三维超声宫腔成像不如宫腔镜更为直观。结论:对宫腔连患者进行三维阴道超声检查,能够实时获取三维超声宫腔成像,对宫腔形态进行准确的评估,为宫腔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黏连 三维超声宫腔成像 宫腔形态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消化道肿瘤在内镜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术前天数、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术前天数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护理临床路径对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人实施护理,可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临床路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且有高血症合并发生的老年患者采用通窍降浊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且有高血症合并发生的老年患者80例,均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桂哌齐特单用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通窍降浊汤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高血症合并的老年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高血症合并的老年患者,取中药通窍降浊汤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在防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方面价值显著。

  • 标签: 通窍降浊汤 老年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黏血症 眩晕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中乙酰胆碱(ACh)TZ蛋白SAC(MUCSAC)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诱导方法制备COPD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双侧肺俞和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4d。干预结束后检测肺功能,应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Ch及MUC5AC的含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功能与MUCSAC含量的相关性,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MUC5AC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E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UC5AC的蛋白表达及免疫反应性。结果:每组均有2只大鼠死亡,剩余8只。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总气道阻力(Raw)显著升高且动态顺应性(Cdyn)显著降低(P〈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Raw显著下降,Cdyn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肺组织及BALF中ACh及MUC5A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ACh及MUC5A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01)。肺功能与MUC5AC含量呈负相关(P〈0.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MUC5A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气道上皮MUC5AC免疫反应活性显著升高(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气道上皮MUC5AC免疫反应活性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可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下调肺组织中ACh及MUC5AC的表达及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有关。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针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俞 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