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1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7例)、观察组(8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将两组的生活质量、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63.21±5.85)分、心理功能评分(59.92±5.10)分、社会功能评分(61.12±5.95)分、物质生活评分(64.14±5.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25±5.18)分、(51.47±4.69)分、(52.12±5.17)分、(50.27±4.54)分,观察组(0.00%)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模式运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在预防置管感染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并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本院1099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观察三组方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99例患者,置管例次1241例,其中股静脉置管(GroupA)102例次,置管成功率100%;锁骨下静脉置管(GroupB)456例次,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成功率98.7%,颈内静脉插管(GroupC)683例次,置管成功率96.3%;股静脉置管留管时间1天-30天不等,平均3.10±1.56天;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留管时间3天至232天不等,平均46±15.66天。颈内深静脉置管留管时间1天至478天不等,平均50±14.53天。术后感染并发症,股静脉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并发导管功能不全者达38例(37.2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39例,发生率8.55%;导管功能不全者达28例(6.14%);颈内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52例,发生率7.61%;静脉置管并发功能不全30例(4.39%);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比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更容易;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股静脉,不高于颈内静脉,在基层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应得到更多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典型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加悬吊术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病房收治的1例血液透析转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枯竭、导管相关性感染、脑梗死后遗症行动不便等多种原因,在经过8年的血液透析治疗后转为腹膜透析,在腹腔镜下行腹膜透析置管加悬吊术,术后48小时即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在1年的随访中,患者腹膜透析超滤情况良好,无飘管、腹膜炎等并发症出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好,联合腹膜透析置管悬吊术可有效防止行动不便的腹膜透析患者出现飘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展腹膜透析置管的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封管溶液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长期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入住本院血液透析室,通过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封管液进行封管,观察组的45例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液定期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导管通畅情况和透析血流量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畅通度高于对照组、因堵塞更换导管的次数少、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深静脉长期导管中使用尿激酶溶液进行封管,有利于保持导管通畅、减少因导管堵塞而更换导管的次数、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8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日期为2016年4月~2017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的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共4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时间条件下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置管后第1、2、3个月,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可有效地抵抗深静脉置管感染,而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42例发生血栓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长、抗凝药物的应用等;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长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分析,并予以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的制定。方法:以分组对比研究形式,将在本院接受长期PICC 置管肿瘤化疗出现静脉血栓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本院接受长期PICC 置管肿瘤化疗未发生静脉血栓的70例临床患者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影响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通过对病例资料做单因素与 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明确。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糖尿病、持续置管时间、穿刺血管、促血小板药物、预防性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年龄=60 岁、有糖尿病、持续置管时间=14 d、穿刺血管为头静脉、使用促血小板药物、未预防性使 用抗凝药物是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对长期接受 PICC 置管行肿瘤化疗药物治疗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因素进行了明确,并以此为依据进了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制定,为长期接受 PICC 置管行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患者降低静脉血栓风险发生,促进患者化疗治疗的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