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有效复位是后期肩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关键,通过钢板内固定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骨折块复位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是根据生物接骨术设计而成,由于锁定钢板体积小,且不刺激周围软组织等,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显著的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以此来证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共选择2017年5月份至2020年5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手术方法分为PFAN组(n=30)和ALP组(n=30)。 PFAN组患者采取PFNA进行治疗,ALP组患者采取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统计其并发症(髋内翻、骨不连、骨折未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都比ALP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影响。方法 以院内糖耐量异常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前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后者在此基础上调整饮食顺序及食物搭配,观察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前不同组别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值达标42例(93.33%),高于对照组的37例(83.33%)。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发展为糖尿病风险较高,通过饮食顺序调节以及合理食物搭配,有助于强化降糖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配对母婴与不同月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及相关性,以期为科学预防麻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收治的100例配对母婴,产妇取产前静脉血、新生儿取脐带血,3月龄(85例)、5月龄(67例)、7月龄(56例)婴儿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1125.06±5.28)mU/mL显著高于母亲(698.31±7.8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也要显著高于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与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5);麻疹自然感染史、麻疹接种史母婴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无麻疹自然感染及接种史母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5月龄、7月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月龄增长婴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应该提高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率,提升低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增强对麻疹抵御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配对母婴与不同月龄婴儿麻疹IgG抗体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收治的100例配对母婴,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取产前静脉血、新生儿取脐带血,3月龄(85例)、5月龄(67例)、7月龄(56例)婴儿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1125.06±5.28)mU/mL显著高于母亲(698.31±7.8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保护率也要显著高于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与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5);麻疹自然感染史、麻疹接种史母婴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无麻疹自然感染及接种史母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5月龄、7月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新生儿麻疹IgG抗体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月龄增长婴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应该提高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率,提升低月龄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增强对麻疹抵御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对门诊采血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未实施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排队论模型护理人员调配干预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对采血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队论模型联合护理人员动态调配可有效提高门诊采血管理的护理质量水平,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全身评估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治疗的 60岁以上中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患者,共 76例,其中男性患者 32例,女性患者 44例。共有股骨胫骨折 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 34例,并内科疾病 57例,占患者总数的 75%。内固定物使用 DCS、Gamma钉、DHS等 39例,人工关节 37例,部分病例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76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 73例患者统一随访,时间为 7- 35.2个月,平均时间 30.8个月,其中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各有 1 例 患 者 未 愈 合,其余患者恢复了正常功能,成 功 率 89.6%。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为 11.84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近五年来的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0年至2014年这五年间,我院剖宫产率由2010年的33.5%逐步上升到了2014年的46.8%,增加了1.4倍,剖宫产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P<0.05)。此外,在2010年至2012年间,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重占据第一位的为难产,而在2013年至2014年间,占据第一位的为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所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掌握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所在,产科医师及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助产技术,宣传阴道分娩的优势,尽可能减少因社会因素而施行的剖宫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脑瘫儿童的临床上采取康复训练与个性化辅具适配两种训练方式所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脑瘫患儿,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将其作为此次临床分组的重要依据,具体分组为:对照组31例(常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31例(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结合个性化辅具适配),比较两组患儿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采取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结合个性化辅具适配方案更加能够促进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该疗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