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迅速发展。脓疱型银屑病是临床上较为特殊的一种银屑病,具有红斑伴无菌性脓疱特征,其中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eneralizedpustularpsoriasis,GPP)、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palmoplantarpustularpsoriasis,PPP)是其较为常见的2种亚型。PPP的临床治疗暂无金标准,传统治疗效果不佳,而GPP具有病情易复发、治疗困难等特点,这两种亚型的脓疱型银屑病均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总结其临床特征或许可弥补诊治过程中的不足,为降低临床误诊率、提高快速诊治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阿维A与甲氨蝶呤(MTX)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5),其中治疗组采用阿维A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副作用比较明显,氨蝶呤(MTX)疗效普通,但是不良反应小,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疱型痤疮治疗中火针配合刺络拔罐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29例脓疱型痤疮患者,根据29例患者问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脓疱型痤疮常规治疗方法(红霉素肠溶胶囊、异维A酸胶丸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28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对照组共治疗2个疗程,在56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主要采用GAGS进行针对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具有分析价值。结论在脓疱型痤疮治疗中应用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效果显著,该方法可有效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健康,抑制脓疱型痤疮发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进行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痤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痤疮评分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院的6例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临床护理经验,通过对患儿进行细心的照顾以及进行药物的治疗,做好患者皮肤表面的创面处理,患儿皮损面迅速愈合直至痊愈,仅痊愈后遗留瘢痕或色素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水疱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应用炉甘石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 :于我院患者中随机抽取 64 例,分为 2 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结合整体护理,观察组给予炉甘石治疗联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治疗 2 周水疱数量( 29.25±1.94 ),治疗 4 周水疱数量( 13.10±1.27 )。观察组治疗 2 周水疱数量( 22.05±1.39 ),治疗 4 周水疱数量( 5.08±1.12 )。对照组痤疮 3 例( 9.4% ),水肿 2 例( 6.3% ),脂肪代谢紊 3 例( 9.4% ),合计 8 例( 25.0% )。观察组痤疮 0 例( 0% ),水肿 1 例( 3.1% ),脂肪代谢紊 1 例( 3.1% ),合计 2 例( 6.3% )。 2 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 对水疱大疱性皮肤病给予炉甘石治疗,可有效改善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传统治疗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重要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42 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的临床 治疗方案, 分析 其治疗意义。方法: 纳入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随机分为单一组和复合组。单一组采用赖脯胰岛素治疗;复合组采用赖脯胰岛素 + 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 探讨两组血糖改善优良率及 症状改善优良率。 结果: 复合组 血糖改善优良率( 90.48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复合组患 症状 改善 优良率( 95.24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赖脯胰岛素联合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是否依据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指导抗休克治疗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中心静脉压,观察组在常规监测基础上根据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尿量、心率、平均动脉压调整治疗方案。统计两组患者6h内休克纠正率,并对比1h、3h、6h时段HR、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各指标恢复情况及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6小时休克纠正率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h、3h、6h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恢复情况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动态监测并指导抗休克治疗,有助于早期纠正休克、促进患者各生命体征指标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 本文报道1例婴儿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表皮松解”(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纪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绘一种不留瘢痕的水疱性皮肤病。随后用于描述一组以皮肤和黏膜对机械损伤易感并形成大疱为特征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为一组典型的侵及皮肤基底膜区的疾病。内脏器官也可累及。临床上病情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本文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进行报道,总结诊断、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近三年本医院收治的确诊肺部结节病病例,对病患的64层螺旋CT以及普通CT检查结果分别对照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分别为探究组与参照组。结果:53例确诊肺部结节病患中,病理检验结果均为阳性,而探究组的检验诊断符合共计53例,符合率为100%;参照组的检验诊断符合共计41例,符合率为77.36%;观测所有病患的肺部结节CT影像学特征,未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病患共计6例,占比为11.32%,而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病患共计6例,占比为11.32%,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病患共计11例,占比为20.75%,气管间隙淋巴结肿大的病患共计14例,占比为26.42%,隆突下间隙淋巴结肿大的病患共计16例,占比为30.19%。结论: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的诊断中相较于普通CT具备更高价值,检测更快、结果更准确。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广泛推广使用,在治疗时详细参考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