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漆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人采取腓骨高位截骨治疗方法,探究该治疗机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中,利用现代统计学方法随机抽取其中的22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样本病人的一般资料。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和半年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从拍X射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三个方面展示腓骨高位截骨方式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手术前,完成手术后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大幅度下降,膝关节和X射线下测量的下肢力线股胫角明显增大。三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腓骨高位截骨的方式对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人进行治疗,其整体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表现出伤口小、花费低、效果佳等明显的特征,因此该方法可以在骨科临床治疗中进行有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度拇外翻畸形临床治疗中改良McBride联合Chevron截骨术的实际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中选出90例中度拇外翻畸形患者为对象,均是2020年1月-2021年7年进入本院实施手术治疗者,随机原则分组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McBride联合Chevron截骨术,参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对比手术疗效差异。结果 实验组术后IMA和HVA角小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足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中度拇外翻畸形应用改良McBride联合Chevron截骨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值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经外踝上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距骨复杂骨折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距骨复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接受非截骨入路手术)和研究组(34例,接受经外踝上截骨入路手术),对比患者治疗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患者AOFAS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距骨复杂骨折脱位采用经外踝上截骨入路手术,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后踝和后足的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矫正到10.3mm。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高位截骨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9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术后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9例)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4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1d、3d、7d的患肢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1d的患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3d、7d的患肢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患肢的肿胀与疼痛程度,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自愿参与的60例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作为试验者,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处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范围内。入院后均对患者进行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畸形矫正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手术后,入组患者的侧凸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冠状平衡、矢状面平衡分别为38.42±9.67°、26.55±10.29°、20.55±6.95 mm、29.32±6.79 mm,优于手术前的78.49±10.25°、98.13±13.89°、60.41±15.48 mm、53.50±10.29 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