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法医临床鉴定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本鉴定中心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的 100 例案例,对其法医临床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 例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的案例中,上肢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56 例,占 56.0%)和工伤(30 例,占 30.0%);损伤类型主要为桡神经损伤(42 例,占 42.0%)和正中神经损伤(38 例,占 38.0%);鉴定时间为伤后 3 个月至 2 年,平均鉴定时间为 10.5 个月;上肢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结果为轻度 42 例(占 42.0%)、中度 38 例(占 38.0%)、重度 20 例(占 20.0%)。结论: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的法医临床鉴定需要综合考虑损伤原因、损伤类型、鉴定时间等因素,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后常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影响患者的储存和排尿功能。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是为了帮助建立膀胱自主排尿功能。讲述了如何实施康复护理,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并对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大鼠建立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36个肢体。第一组骨折+盐水组。第二组骨折伴神经损伤+盐水组。第三组骨折+神经生长因子组。第四组骨折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结果1骨痂量干预4周时与第一、三、四组比较,第二组骨痂量最多,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骨计量指标干预2周时,第二组骨吸收表面积明显大于第四组(P<0.05),第一组破骨细胞指数明显大于第三组(P<0.05);干预4周时,矿化骨小梁宽度,第一组明显小于第三组(P<0.05),第二组明显小于第四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骨折中的应用可以增强成骨能力,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疗效影响。方法 将90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成轻损伤组(48例)和重损伤组(42例),组内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以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轻损伤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损伤组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轻损伤组评分高于重损伤组(P<0.05),而轻损伤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重损伤组中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应用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3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参照对照组)联合康复护理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康复指标、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