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有石与无石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有无石分为有石组与无石组,分别为49例与41例,两组患者都接受保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显示有石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比无石组患者较差(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无石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成功率比较高,后续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有无石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有无粪石 急性阑尾炎 保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实验动物既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模型,又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材料和支撑,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试验,还是在新药和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中都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犬等,这其中以小鼠应用最为广泛。人们在对不同体型大小的实验动物进行某些实验操作( 如采血、给药、除毛、麻醉、疾病诊治等) 时,往往需要将其固定和控制。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固定装置和控制方法。本文研究的固定器旨在方便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易于存放。

  • 标签: 研究现状 实验兔 固定器
  • 简介:【摘要】:胎吸入综合征 (MAS)是一种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在治疗手段上也有所创新,给新生儿 MAS的治疗带来了新策略,进一步提高了 MAS的救治成功率。该文就 MAS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探讨早期处理,包括产前处理和出生时处理,对新生儿 MAS的防治作用,阐述药物治疗,如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或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抗炎与抗氧化治疗、抗生素治疗以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等,对 MAS发生、发展的影响,重点探讨 MAS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治疗进展 婴儿 新生儿。
  • 简介: 摘要:总结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行菌移植治疗的1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相关资料,根据患儿进行的61次菌移植总结一系列护理措施,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追踪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表现。19例患儿出院随访的临床表现数据中,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好转,2例无改变,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ASD儿童行菌移植期间,根据患儿症状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提高菌移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ASD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 粪菌移植 保留灌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总结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采取临床病例观察结合文献资料参考分析,依据PIPOST原则,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循证问题,然后依据临床研究和文献分析对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凸面造口底盘、造口定位、造口附件产品、造口支撑棒、造口袋、造口突出皮肤高度、处理措施、出院指导8个方面的相关证据。结论:通过采取临床病例观察结合文献资料参考的组合方式,对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8个方面的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形成循证指南及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肠造口 粪水性皮炎 护理管理 潮湿性皮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总结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采取临床病例观察结合文献资料参考分析,依据PIPOST原则,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循证问题,然后依据临床研究和文献分析对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凸面造口底盘、造口定位、造口附件产品、造口支撑棒、造口袋、造口突出皮肤高度、处理措施、出院指导8个方面的相关证据。结论:通过采取临床病例观察结合文献资料参考的组合方式,对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8个方面的肠造口病人水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形成循证指南及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肠造口 粪水性皮炎 护理管理 潮湿性皮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活跃期羊水Ⅱ~Ⅲ度染者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两院在2011年2月至2018年2月份收治的200例活跃期羊水Ⅱ~Ⅲ度染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分别采用剖宫产和引导分娩,比较效果。结果接受剖宫产方式处理的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病率更高,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跃期羊水Ⅱ~Ⅲ度染者应该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胎粪污染程度、引导分娩条件等,确保新生儿良好结局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选择更适合的方式,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活跃期羊水Ⅱ~Ⅲ度粪染 引导分娩 剖宫产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回肠造口周围出现水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行直肠癌手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健康教育以及相应的日常生活护理,同时对出现的水性皮炎及时处理。结果6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造口周围水性皮炎病症,在出院后有3例患者出现水性皮炎病症,患者在治疗后病症均痊愈。结论在回肠造口后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水性皮炎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回肠造口 粪水性皮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192例医院收治胎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沐舒坦在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沐舒坦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和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5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同时以健康婴幼儿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血清和TNF-α、IL-8水平分别为(129±31)、(159±24)μg/L和(184±35)、(269±25)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104±13)μg/L和(52±6)、(133±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清和TNF-α、IL-8水平迅速下降[(30±7)、(108±10)μg/L和(89±8)、(187±14)μg,L],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NF-α、IL-8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并可以作为判定病情发展的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血清 粪便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体会。方法 研究筛选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救治的45例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住院时间的年份分组,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开展传统形式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有更短的住院时间,P<0.05。结论 加强新生儿胎吸入综合征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对患儿预后来说意义重大。

  • 标签: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主要材料治疗新生儿重症胎吸入综合征,观察其治疗现状,致力于寻找改善新生儿重症胎吸入综合征病患临床指征的救治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60例新生儿重症胎吸入综合征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60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病患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对照组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养合指数、住院时长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新生儿重症胎吸入综合征病患而言,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可以改善病患肺部氧合基本功能,还能提升其预后质量。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 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观察24小时心房颤动(AF)模型的内皮素-1(ET-1)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ET-1在预测AF发生、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新西兰40只,给予右心房快速起搏(600次/分)建立持续性AF模型。按起搏时间随机分成5组,0 h(P0)组、快速起搏4 h(P4)组,8 h(P8)组,12 h(P12)组,24 h(P24)组,每组8只。观察起搏后0、4、8、12、24 h的血浆及心房组织ET-1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浆ET-1在起搏12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至起搏24 h升至最高,心房肌组织ET-1主要分布在心房肌胞浆中, 在起搏12h开始升高,至起搏24 h显著升高。结论:AF持续12小时,仅有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24小时AF时,血浆和心房组织ET-1水平才出现一致性升高改变。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可能推测阵发性AF持续的时间,增高的心房肌组织ET-1可能是AF诱发AF的触发因素之一。

  • 标签: []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起搏 内皮素1
  • 简介:目的探讨隐血试验和肿瘤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确诊大肠癌患者60例(大肠癌组)及行纤维结肠镜筛查的正常人6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取患者粪便行隐血试验,取空腹静脉血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计算3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大肠癌组隐血试验阳性例数41例,占68.3%,对照组28例,占46.7%;大肠癌组CEA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检测时,隐血试验的敏感性高于CEA及CA19-9的检测,但特异性较低。隐血试验+CEA+CA19-9三者同时检测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结论联合隐血试验、血清CEA及CA19-9检测的方法能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地诊断出早期大肠癌,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可靠初筛方法。

  • 标签: 大肠癌 粪隐血试验 CEA CA19-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胎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56例胎吸入综合征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布地奈德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8例:布地奈德治疗)与实验组(28例:布地奈德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24h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儿发绀症状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吸入综合征患儿布地奈德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较于布地奈德治疗更有利于患儿血气指标以及发绀症状的改善。

  • 标签: 布地奈德 西地那非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对肩周炎模型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肩关节轴向拔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采取持续劳损加冰敷法制作肩周炎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和电针治疗,模型组造模后给饲料喂养,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治疗,10天一疗程,两疗程后进行实验取材,分别取患肩肱二头肌肌腹、长头肌腱及滑膜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结果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对肩周炎模型局部肌肉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显著降低肩周炎模型局部肌肉中异常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0.05,P<0.01),同时对局部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也有较好的调整作用。结论肩关节轴向拔伸法可对肩周炎模型局部肌肉组织中的氧自由基代谢发挥良性调节作用,肩关节轴向拔伸法能增加局部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从而更好地清除局部病变组织氧自由基以及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肩关节轴向拔伸法 肩周炎 氧自由基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对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对房水中PDGF和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笔者将研究时间取自2017年6月-2019年10月,并在这期间选取78只健康小白兔进行研究,并均分两组。对研究组小白兔手术同时低分子肝素钠灌注组,并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术中前房灌注5000IU低分子肝素钠;参照组手术同时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并观察两组眼术后不同 时间房水中PDGF含量和EGF含量,并观察两组统计学检验是否存在意义。结果 两组术后3天PDGF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时间段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天、14天EGF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时间段无差异(P>0.05);结论 白内障模型超乳化后晶状体后囊混浊及房水中PDGF、EGF的表达可通过低分子肝素钠更好的被抑制。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后发性白内障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筋正骨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模型软骨细胞炎性反应及MKK3/6-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并从筋骨平衡理论角度为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健康的、骨骼成熟的新西兰雄4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空白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柔筋正骨手法组(10只)、传统推拿手法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30只,造模成功后8周,治疗组分别给予柔筋正骨手法、传统推拿手法干预,每日一次,连续2周,正常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养。2周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椎间盘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IL-6、IL-8的含量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MKK3/6、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胞浆空泡化等。而柔筋正骨手法组和传统推拿手法组的软骨细胞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细胞形态接近正常(P<0.05);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软骨细胞IL-6、IL-8的含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MKK3/6、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柔筋正骨手法组和传统推拿手法组软骨细胞IL-6、IL-8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P<0.05);MKK3/6、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柔筋正骨手法能够显著降低颈型颈椎病模型软骨细胞的炎性反应,并抑制MKK3/6-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为从筋骨平衡理论角度认识和防治颈型颈椎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筋骨平衡理论 柔筋正骨手法 颈型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细胞炎性反应 MKK3/6-p38MAP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