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剖宫产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出现寒战症状很常见,发生率可达到21%~87%。通常发生寒战后都从医疗用药和护理保暖吸氧等方面进行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采取新生儿早吸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患者寒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剖宫产手术 术后患者 寒战 新生儿早吸吮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焦虑患者骨科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前和术中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昌力平医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确诊为ASAⅠ~Ⅱ级的拟行骨科手术的围绝经期焦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昌力平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围绝经期症状、麻醉方式及ASA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ASA评分结果显示,均存焦虑情绪,两组比较[(56.86±3.68)分vs.(58.02±3.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焦虑患者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患者SBP,DBP和HR值升高显著,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值均较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焦虑患者行骨科手术,CSEA前、术中给予心理干预,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好,但是否适于拟行骨科手术的围绝经焦虑患者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围绝经期 焦虑自评量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经《病史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的112例患者(年龄为22~40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康复组,n=55)和对照组(n=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康复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自行行缩肛运动,每日1~3次。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标准及评分表》调查,评估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盆底综合肌力、性活动频度、性高潮、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良好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目的:探究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具体内容、应用价值及在盆底功能方面评价。方法:电脑随机法指导下,将本文筛选研究对象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统计发现,2组产妇样本数为62,时间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其中,盆底康复治疗在对照组中开展,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在实验组中开展,各组纳入产妇31例,就2组临床指标(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治疗成效(盆底肌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展开比较。结果:(1)实验组抽取产妇分析后,关于恶露持续时间(19.78±2.53h)、泌乳始动时间(20.68±1.91h)和对照组产妇(32.25±4.11h、41.76±3.25h)相比,实验组有更低表现,P<0.05;(2)盆底肌张力、尿失禁评分测定后,比较治疗前数据,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区别小,P>0.05;治疗工作开展后,在盆底肌张力方面,实验组评分(3.87±0.16)VS对照组评分(2.45±0.39),较高,P<0.05;尿失禁中,评分统计后为(2.91±0.27)、(1.43±0.2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在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有效缩短,改善盆底肌张力、尿失禁现象,保障最佳效果方面,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更具优势,可进一步推行、应用。

  • 标签: 产妇;盆底功能;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尿失禁;影响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高频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经干预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门诊确诊为GDM的125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采取控制血糖的方法包括单纯饮食及运动干预与饮食及运动+胰岛素治疗。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25例血糖正常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分娩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年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经饮食及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满意、病情稳定者共计93例(74.4%),妊娠结局良好;其余32例同时采用胰岛素治疗后,30例血糖控制良好,妊娠结局无特殊,另外2例血糖控制不满意孕妇,合并子痫前期,均于35~36孕周终止妊娠,在计划终止妊娠前48h行羊膜腔穿刺术了解胎肺成熟情况,并羊膜腔内注入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年龄是GDM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GDM患者经饮食及运动和及时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有利于减少围生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控制 运动 胰岛素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输卵管性不孕于本院就诊并行官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n=43)和未孕组(n=73)。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与妊娠率的关系及术后最佳妊娠时间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妊娠组与未孕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16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共计43例妊娠,妊娠率为37.07%。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轻、中、重度患者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4.05%(20/37),42.11%(16/38),17.07%(7/4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及25~30个月的妊娠率分别为13.79%(16/116),12.07%(14/116),8.62Vo(10/116),2.59%(3/116)和0(0/116),术后18个月内妊娠率为93.02%(40/43)。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相关,病变轻者的术后妊娠率较高。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本组妊娠率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的妊娠率较高。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性不孕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PAFPs)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阳分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妊娠终止术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人工妊娠终止术情况调查》在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分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对干预组患者术后进行PAFPS,对照组仅提供常规人工妊娠终止术后医疗服务。随访1年后,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初始问卷再次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其中干预组为194份,对照组为192份。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31±1.74)分,(6.11±1.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0,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者(78.87%)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1)。干预组与1年前比较,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比例更高(74/109,(χ2=12.67,P〈O.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为5.73%(11/192),对照组为18.75%(36/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为2.58%(5/194),对照组为10.94%(21/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PAFPS,对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妊娠终止术发生率�

  • 标签: 人工妊娠终止术 人工妊娠终止术后计划生育服务 避孕措施 非意愿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于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72例年龄为6个月至2岁,平均为(1.2±0.4)岁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临床症状均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发热和脱水等。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空腹口服,剂量标准如下:≤12个月患儿为1.0g/次×3次/d,〉12个月患儿为1.5g/次×3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活菌,1粒/次×3次/d。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腹泻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31/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21/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即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恢复快、血清CRP水平降低迅速、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但是否值得临床推广,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双歧杆菌活菌 蒙脱石散 腹泻 药物疗法 联合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1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35岁,孕龄为26-34孕周。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n=26,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丹参治疗),B组(n=28,采用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组(n=30,采用硫酸镁+丹参治疗),D组(n=32,以硫酸镁为主的综合治疗)。4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体质量指数、孕次、产次、视网膜病变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河北省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4组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率、水肿消退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定量、产后出血量、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及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apoB]、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7;P〈0.05),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85,0.3849;P=0.50)。A组患者的水肿消退率显著高于B,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00,4.3467;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8,P〉0.0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A组患者的MAP及24h尿蛋白定量显著较D组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7,4.962;P〈0.05),但A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和B组、C组、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97,1.0769,1.5185;P〉0.05)。A组患者的PT、APTT、Fg、DD水平与B组、C�

  • 标签: 子痫前期 肝素 低分子量 丹参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促进宫内缺氧缺血(HIBD)大鼠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HIBD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HIBD干预组、HIBD非干预组,以及正常干预组、正常非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早期视、触、听觉刺激和丰富环境的早期干预方法(术后24h至生后28d)。而后,采用脑电图检测大鼠脑功能。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经过干预后,检测大鼠脑电图发现,HIBD干预组背景节律紊乱轻于HIBD非干预组,异常波形出现频率也较HIBD非干预组少见;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IBD干预组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较HIBD非干预组多,正常干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较正常非干预组多。结论通过脑电波,以及存活神经元数目的比较结果表明,早期干预可能促进宫内HIBD大鼠脑损伤的修复。

  • 标签: SD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早期干预 学习记忆 脑电图
  • 简介:尿道肉阜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其中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无任何症状,有些患者可表现为出血、尿道口灼痛、小便不适或摩擦损伤、感染出血等.对该病传统的常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出血多且易复发.本文采用CO2/He-Ne激光联合治疗尿道肉阜,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CO2/He—Ne联合激光 治疗 尿道肉阜 对比分析
  • 简介:患者女性,36岁,因"停经8+个月,下腹痛半个月"于2010-04-09,12:30pm入本院.病史采集:G4P1,孕龄为34+5孕周,LMP为2009-08-09,EDC为2010-05-16.外院疑诊为阑尾炎,住院保守治疗半个月,腹痛症状未缓解,遂至本院就诊,以"晚期妊娠+阑尾炎"收入院.12年前,患者剖宫产术时发现双子宫、单宫颈、单阴道,左侧子宫妊娠.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护理 病史采集 保守治疗 晚期妊娠 剖宫产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和缩宫素对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纳入A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缩宫素止血治疗),B组(n=50,静脉滴注缩宫素止血治疗)和C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围手术期止血措施采取双盲法进行,除研究设计者外,受试对象本人与研究实施者对具体措施均不知晓(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受试对象因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困难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A,B及C组实际纳入患者分别为49例,48例及49例。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上述围手术期的止血措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术中出血量[(257±180)mL]明显低于B组[(490±368)mL]和C组[(538±35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3组间术后出血量、术后Hb水平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且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或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止血效果相当。

  • 标签: 氨甲环酸 缩宫素 子宫肌瘤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serumimmunoglobulin,Ig)M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胎龄为37~41孕周)纳入败血症组。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无感染征象足月新生儿29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试验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BACTEC9050血培养仪,观察细菌生长结果和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赁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自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56±0.11)g/L和(43.80±6.12)mg/Lvs.(0.26±0.13)g/L和(8.35±2.39)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0.69±0.13)g/L和(7.59±4.44)mg/Lvs.(0.56±0.11)g/L和(43.80±6.12)m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M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高敏C反应蛋白 败血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气流驱动式(IFD)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产科分娩后30min内转入本科的7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转入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IFD-BNCPAP+大剂量氨溴索,n=4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37)。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MV)使用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V治疗前及12h后血气分析、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rs)、呼吸道阻力(R)、压力容量(P-V)曲线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和MV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V治疗前及12h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OI及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机24h及72h后,Crs,R及P-V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IFD-B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可提高肺顺应性,改善肺氧合功能,对NRDS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氨溴索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小剂量雌激素,预防中、重度宫腔黏连(IUA)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治疗的115例中、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的预防IUA复发措施,将其分为GnRHa组(n=48),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GnRHa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mg/d×90d治疗预防IUA复发;对照组(n=67),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戊酸雌二醇片6~9mg/d与黄体酮软胶囊100mg/d,序贯治疗90d预防IUA复发。对所有受试者于TCRA治疗后3个月进行宫腔镜复查,评估2组患者TCRA后预防IUA复发治疗有效率;并于TCRA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与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的治疗有效率、月经量改善率、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2组IUA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病程,以及TCRA治疗前月经过少与闭经构成比与中、重度IUA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的治疗有效率为87.5%(4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4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6,P=0.00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的月经量改善率为75.0%(36/48),对照组为67.2%(45/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364)。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3)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为10.4%(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18/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 标签: 宫腔黏连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戊酸雌二醇 分离术 复发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C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反应停)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26例在解放军第452医院确诊为晚期卵巢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C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n=13)与B组(单独使用CP方案,n=1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解放军第452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其疗效。A组用药方案为:(500~700)mg/m^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静脉给药+(50~75)mg/m^2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静脉给药+200mg沙利度胺口服,每晚1次,连续治疗1个月。B组患者除不口服沙利度胺外,用药方案同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A,B两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肿瘤抗原125(cancerantigen125,CA125)含量。结果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抗原125含量A组较B组明显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可增强常规化疗药物作用。

  • 标签: 沙利度胺 晚期卵巢癌 药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