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河南省息县妇幼保健院河南息县464300)中图分类号R1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07-021病例摘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V形切除法小阴唇肥大缩小术的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阴唇肥大患者40例,进行整形治疗。对患者在小阴唇的最宽处设计“V”形切口,然后进行改良的V形切除法小阴唇肥大缩小术,观察患者的术后效果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在经过改良的V形切除法小阴唇肥大缩小术之后,在一期内手术切口均痊愈,并且在术后患者没有发生感染、瘢痕挛缩以及尿道外口狭窄等一些并发症。在术后一年内对患者紧张随访,患者的局部不适感觉均消失,并且小阴唇形态自然、美观,符合患者的心意,患者对手术均非常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的V形切除法小阴唇肥大缩小术,能够对患者的小阴唇肥大进行良好的治愈,并且较少几率出现各种术后的并发症,同时,也能够让患者的会阴外观良好,保证了患者的美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南省申报医疗器械注册体系核查、生产许可(含延续、变更)检查,以期提升各医疗器械企业(含注册人、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切实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保障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方法:汇总分析海南省2023年168家次医疗器械注册体系核查、生产许可检查时发现的缺陷。结论:通过汇总分析海南省医疗器械注册体系核查、生产许可检查发现的问题,发现企业在机构与人员、文件管理、设计开发等方面的缺陷占比较多,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建议对我省医疗器械企业仍需加强监管,深化风险防控,进一步督促医疗器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
简介:目的:探讨JAK2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MPN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中度风险组(22例)及不良风险组(22例)。所有患者行细胞遗传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使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与MPN发病相关的JAK2V617F、DNMT3A、NPM1及FLT3-ITD等基因。对患者均随访3年,统计其生存期,分析JAK2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MPN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0例MPN患者中有73例(占91%)至少发生1个基因突变,多基因(≥2)突变占61%。JAK2V617F在MPN亚型PV、ET及PMF中阳性突变率分别为89.47%、74.19%和50%;DNMT3A、NPM1和FLT3-ITD存在很低突变率,但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中存在较高阳性突变率。CML中仅检测到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JAK2V617F、DNMT3A、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总体生存期比较均无差异,与MPN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MPN亚型病例中,JAK2V617F阳性PMF患者同时伴NPM1基因突变的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比较,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86,P<0.05);CML中度风险组中,FLT3-ITD同时伴NPM1或DNMT3A突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P<0.05)。结论:JAK2V617F突变在MPN患者中存在较高突变率,但与预后无关;在JAK2V617F阳性同时伴NPM1基因突变的PMF患者中,转为白血病存在较高概率,且预后不良。DNMT3A、NPM1和FLT3-ITD在MPN患者PV、ET及PMF亚型中突变率低,但在CML患者中NPM1和FLT3-ITD存在较高突变率;FLT3-ITD同时伴NPM1或DNMT3A突变,且预后不良。在中度风险组患者中可产生预后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以OLY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考方法,以强生V950干化学分析仪为评价方法,对患者血糖等5个项目进行检测,用配对t检验及回归分析评价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相对偏差。结果两种检测系统血糖、淀粉酶、尿素氮、肌酐、尿酸、谷草转氨酶及肌酸激酶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7、0.979、0.995、0.996;除尿素氮检测结果在2.5mmol/L水平的允许偏差低于Bc95%可接受区间下限外,其他项目检测结果的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证明实验室内不同检测系统应定期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倚评估,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客观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ICL(ICLV4c)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植入ICLV4c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0眼的临床资料,排除各种眼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对比敏感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大于0.6,其中有76眼(95.0%)达到了1.0及1.0以上的视力,有78眼(97.5%)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及术后6个月,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患者术后6个月的明视和暗视及加炫光对比敏感度检测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15.19±2.81)mmHg与术前眼压(15.25±3.25)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眼出现了眼压增高,1眼出现了短期的术后角膜反应,1眼出现了局部前囊下的白内障,还有2眼主诉夜间眩光,经处理,大部分早期得到控制缓解,6个月稳定。结论:中央孔型ICL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后效果可靠,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V4c术后,视力、视觉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眼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