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重庆市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际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重庆市非毕业年级的30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一学生在道德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上得分高于初二学生,而在自我批评上得分低于初二学生(P〈0.05或P〈0.01);女生在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及自我行动上得分高于男生(P〈0.05或P〈0.01);不同成绩初中生在自我意识各因子上得分不尽相同,除自我批评外,在部分因子上成绩上等生得分高于中、下等生,中等生得分高于下等生。结论在自我概念上,初一学生比初二学生积极,女生比男生积极,成绩好的比成绩差的积极。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蟑螂种群的分布和密度变化,为制定有效的蟑螂防治措施和预防控制虫媒传播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进行,采用粘捕法。结果平均粘捕率为15.14%,平均侵害率为14.12%,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密度为0.77只/张,平均密度指数为5.06只/张,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高峰出现在6-9月间,10月开始下降;蟑螂侵害率和密度最高的为餐饮店和农贸市场。结论目前重庆市蟑螂侵害程度比较严重,化学防治仍是降低其密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应结合种群特点和密度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治,将蟑螂密度保持和巩固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潼南区土源性线虫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镇相当数量的家庭为观察对象,采用Kato-Katz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结果粪检2034人,总感染181人,总感染率为8.90%,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8.6%,0%,0.25%,0.05%。中重度感染者占比12.15%;女性总感染率为8.09%,男性总感染率为9.93%,无显著性差异(X<0.05);钩虫感染率、鞭虫感染率和总感染率皆为>60岁组最高。结论我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较低,感染率8.90%,中老年农民是土源性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简介: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开县农村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降低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措施建议.方法采用亚洲伤害基金会研制的问卷对开县2所小学370名小学生进行间卷调查,对关键人物进行访谈.结果调查对象中有43.0%发生过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学生比例为24.6%.道路暴露时间(1年OR=2.532,95%CI:1.492~4.297;6年OR=3.600,95%CI:2.112~6.138)、搭乘摩托车时学生是否戴头盔(OR=1.907,95%CI:1.129~3.222)、能否遵守交通规则(OR=0.544,95%CI:0.357~0.829)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学生上学年限的增加,搭乘摩托车时不戴头盔,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增加道路交通伤害率;路况、道路使用者行为和道路管理也是影响农村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前城乡养老方式现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重庆市石柱县、壁山县、江北区、沙坪坝区四个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1845人进行抽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总体上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最高(50.75%),其次是机构养老(27.68%)及社区养老(21.58%)。城区老人选择依次为家庭养老(36.71%)、机构养老(33.78%)和社区养老(29.51%),乡村老人选择分别占63.29%、22.22%和14.4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老人中城区首选机构养老(59.72%),乡村首选家庭养老(57.65%);正常老人中城区选择社区养老(33.73%)的比例显著高于乡村(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与健康、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城乡背景等因素与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养老方式的首选,乡村社区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简介:目的了解2012-2016年重庆市主城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针对性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报告的3495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3495例研究对象中,死亡715例。2016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比2012年增加了1.7倍。报告病例以50~岁年龄组为主,占47.3%(1654/3495);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65.7%(2295/3495);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78.2%(2732/3495);以性传播为主,占97.5%(3409/3495),其中,异性传播占88.4%(3091/3495),同性传播占9.1%(318/3495)。阳性报告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发现为主,占63.6%(2222/3495),其次为疾控机构检测,占32.8%(1148/349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报告数呈增加趋势,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医疗机构检测是主要发现途径,应继续加强医疗机构HIV检测工作,以病例为线索开展溯源调查,制订针对性措施,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简介:目的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开展重庆市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5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的新发肿瘤病例,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采用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病的贡献率。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分别由2006年的148.08/10万与131.4J4/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69.39/10万与177.13/10万,APC分别为5.65%与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年份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人口因素的贡献率与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66.32%与33.68%。男性、女性与农村均是人口因素贡献率(80.76%、51.06%、114.68%)高于非人口因素贡献率(19.24%、48.94%、-14.68%),而城市的非人口因素贡献率(64.29%)高于人口因素贡献率(35.71%)。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受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