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伊通地堑位于吉林中部,属佳-伊地堑的南段,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其西北缘为主控断裂,而东南缘为补偿极性断层.主控深大断裂和狭长的盆地分布使得该地堑的构造和沉积比较复杂,发育有多个小的断陷盆地.莫里青断陷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含油气二级断陷盆地,其沉积盖层主要为古近系,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水下扇沉积体系.油气主要分布在双阳组不同的沉积体系中.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在岩相组合、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结构上均有较大的区别.水下扇的内扇、中扇和外扇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平面上的分布有很大变化,而西北边缘的扇三角洲一直保持不变.本区水下扇的形成与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控盆断裂的长期活动使得在双阳组二段沉积时期发育大量的水下扇,而物源供给规模决定着水下扇的时空分布形态,直接物源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间接物源形成的扇体较小.

  • 标签: 吉林 伊通地堑 莫里青断陷 郯庐断裂 湖泊水下扇 沉积特征
  • 简介: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年10月在湖北荆州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荆州市 湖北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简介:吴崇筠,女,1921年生,中共党员.1948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并到石油管理总局工作.1954年到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任教,并担任矿物岩石教研室主任.1974年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任副总地质师,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她主编的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8月7日逝世.

  • 标签: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学术思想 座谈会 石油勘探开发 博士生导师 科技进步奖
  • 简介: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SC)于2018年8月13—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53个国家的13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500多位代表做口头报告,480余人做展板交流。其中中国学者300多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8所高校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国际沉积学大会是国际沉积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主办,每4年组织一次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 标签: 沉积学 魁北克 加拿大 国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石油大学(北京)
  • 简介: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9~12日,在大庆油田召开

  • 标签: 沉积学 古地理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地层古生物 岩相古地理
  • 简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a、18~20a、13~15a和8a,38~42a和8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a、8a和3a;在42a尺度下,清代江苏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 标签: 清代 江苏省 冷暖等级序列 小波分析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业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成都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 简介:黑龙江东部残留盆地群早白垩世主要充填滴道组(裴德组)、城子河组(七虎林组和云山组)、穆棱组(珠山组)和东山组。沉积相以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海相等为主。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以冲积扇及(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并伴随有火山岩分布,反映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沉积环境特点;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三江地区处于整体下沉阶段,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宁安盆地、鹤岗盆地和汤原断陷等为统一的近海拗陷盆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及东三江和完达山地区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平面上构成(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湖底扇的沉积格局,并且伴随有多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主要来自虎林盆地东部及绥滨坳陷北部;东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已明显萎缩,发育局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

  • 标签: 黑龙江省东部 残留盆地群 早白垩世 近海拗陷盆地 沉积相
  • 简介:依据黑龙江东部方正断陷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厘定了其主干断层——伊汉通断层(FZ3),发现该断层规模明显变大,对断陷的沉积一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依据对伊汉通断层的新认识和FZ4、FZ5断层的发现,以及FZ6和FZ7断层的特征,确定方正断陷内部结构具有南北向(走向)分段、东西向(横向)分带的特点,并将方正断陷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成古近纪古新世一始新世的断陷期、始新世末的挤压隆起期、渐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古近纪末期的挤压反转期4个阶段,指出东部凹陷埋藏深、面积大,是方正断陷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 标签: 黑龙江省 方正断陷 断裂构造 沉积-构造演化 古近纪
  • 简介:在详细野外剖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的系统观察研究,发现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重力流沉积由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构成。滑塌沉积以砂岩和泥岩的混杂、岩层的滑动变形以及泥岩呈碎块被卷入砂岩层中为特征;砂质碎屑流沉积常呈厚层块状,颗粒分选和磨圆较差,杂基较多,可见漂浮于层内的石灰岩砾石;常见的浊流沉积分为2种类型:具有明显正粒序结构的浊流沉积和砂泥岩薄互层的浊流沉积,可用鲍马序列来描述。鞍腰组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3个沉积序列:序列A记录了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深湖沉积的转换过程;序列B表现为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的叠覆;序列C由浊流及湖泊沉积构成,并经历了由序列A→序列B→序列C的沉积演化过程。重力流的形成受秦岭造山带于早侏罗世沿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的控制,其沉积演化指示了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由强到弱的过程。

  • 标签: 济源盆地 秦岭造山带 早侏罗世 鞍腰组 重力流沉积
  • 简介:丽蚌动物群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控制,研究地层中的丽蚌动物群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在河北白洋淀地区全新统共发现13种珠蚌科(Unionidae)的化石,属Lamprotula—Cuneopsis—Unio组合,称为白洋淀丽蚌动物群。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现代丽蚌动物群和山东王因、河南西水坡中全新世丽蚌动物群相比,虽然分异度低,但其组合特征相似,同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动物地理区,生活于亚热带湿热气候下的河湖环境中。推测白洋淀丽蚌动物群的生活时代应为中全新世早期,当时北亚热带和东洋界的北界应在白洋淀以北的京津-河套一带。

  • 标签: 白洋淀地区 全新世 丽蚌动物群 东洋界古环境
  • 简介: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储集性能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性、泥质含量、粒径、埋藏压实程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强度等参数作为储层质量评价参数,按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其他子因素相对于母因素—孔隙度的权重系数,然后,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计算各评价参数的单项分数,求取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在缺乏孔、渗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其他参数的权重系数,求得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1。根据Q和Q1划分评价标准,并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与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用此方法对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把评价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率较高。这说明该定量评价方法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具有可行性,根据Q或Q1的大小,可以快速直观地判定或预测某一地区某一层段的储层质量。

  • 标签: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碎屑岩储层 灰色关联分析法 储层定量评价
  • 简介: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出现了大量的竹叶状灰岩。通过对山东唐王寨剖面崮山组的系统研究,识别出页岩、疙瘩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薄层状泥晶灰岩、生物扰动泥晶灰岩、颗粒质(生物碎屑)泥岩-泥质颗粒岩、含交错层理鲕粒灰岩及竹叶状灰岩8种岩石类型,这些岩石类型组成了页岩盆地、深潮下带及浅潮下带岩石组合。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的特征及其沉积序列,表明砾屑和基质的来源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其成因具有多样性。据此总结出崮山组竹叶状灰岩具有4种可能的成因类型:1)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原地形成或者仅有短距离的搬运过程;2)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和基质可能均为近岸形成并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过程,或者竹叶状灰岩的沉积环境经历了海平面的突然升高;3)竹叶状灰岩中基质可能来源于近岸未固结的鲕粒和生物碎屑及原地的灰泥,与原地破碎生成的砾屑和灰泥等混合沉积;4)竹叶状灰岩中砾屑可能来源于远岸的固结的泥晶灰岩,并经搬运作用与原地未固结的灰泥及骨架颗粒等基质混合沉积。

  • 标签: 竹叶状灰岩的多成因 沉积环境 崮山组 上寒武统 山东
  • 简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联席会议,于2004年8月8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王一刚、王建国、王德发、冯志强、冯增昭、纪友亮、刘文彬、刘招君、刘春莲、刘建波、朱井泉、朱筱敏、陈世悦、李文厚(赵虹代)、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 大庆油田 学报编辑 冯志强
  • 简介:2003年12月6日在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京内外委员共45人,特邀代表2人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柳贡慧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地球化学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报》 中国
  • 简介:泌阳凹陷位于南襄盆地东南缘,为一西北浅、东南深的陆相断陷型盆地,其沉降中心安棚地区古近纪发育巨厚的白云岩地层,主要天然碱矿层赋存于核桃园组核三段上部和核二段下部,并与白云岩地层密切相关。基于岩心、录井与地震等资料,该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含碱岩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8个三级旋回。所含天然碱矿层位于基本层序顶部、二级或三级旋回的上部,含碱岩系地层层序由(纹层状)白云岩到天然碱矿层规律性变化。根据天然碱矿层垂向变化规律进行找矿预测和钻探中预判矿层位置,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根据该区盐类矿产沉积旋回的研究,一级旋回顶部有钾盐的显示,预示该区有寻找钾盐的可能。

  • 标签: 泌阳凹陷 安棚地区 古近系 核桃园组 天然碱矿
  • 简介:近年来,针对山东灵山岛地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呈现热潮,但研究层位主要集中于下白垩统莱阳群的浊积岩,对下白垩统青山群未见详述。利用野外露头与镜下薄片资料,详细描述了灵山岛地区下白垩统青山群的岩性特征、岩相组合、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与特征,指出研究区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宿主岩层为陆相扇三角洲沉积,其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并伴随多次火山爆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主要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泄水构造、挤入构造、水塑性褶皱、塑性砂岩团块包卷构造、火山地震落石构造和"V"型地裂缝等,形成原因主要为火山爆发引起的古火山地震作用,成因机制主要分为地震波、火山碎屑物重力及惯性作用与瞬时差异气压效应3种,这与莱阳群浊积岩层位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为滑塌与构造古地震机制不同。通过分析火山碎屑流堆积层位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层位的关系,建立了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分布模式,即随着与火山口距离的变化,近源易见的脆性变形逐渐消失,中源以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与塑性变形为主体,远源呈现弱的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且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规模与距离呈负相关。

  • 标签: 灵山岛 下白垩统 青山群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