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气井的产能评价存在诸多问题,采用陈元千“一点法”公式对页岩气井产能进行计算误差较大,不能有效指导气井配产。为了探索适合本地区页岩气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和合理配产方式,通过开展多口页岩气井的产能试井,并校正中、高排液气井产能试井异常数据,建立了针对该地区页岩气井不同排液量下的一点法产能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与产能试井求得的无阻流量误差范围在-12%-5%之间,二者计算结果较吻合。同时采用采气指示曲线法提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6个无阻流量区间相应的合理配产系数。在气井投产初期,可采用合理配产系数进行气井配产;生产中频繁调产井,采用压降产量动态配产法优化气井配产,也可采用两者兼顾的方法指导气井配产。所提出的合理配产方法,可以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简介:非常规天然气(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能源类型。这类气藏的低渗透率非常低,其经济开采取决于甜点区的识别。目前,这类气藏常用的开采技术大都极大地依赖储层的可压裂性。含气页岩储层内存在脆性比较好且渗透率比较高的层带是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这类脆性带与泥岩内石英和/或碳酸盐矿物含量比较高有直接关系。在粘土矿物含量比较高的泥岩中,石英矿物可能会因海底动物(infaunalorganisms)的掘穴活动而富集和重新分布。页岩储层中物性较好的带,可能是由石英颗粒选择性富集形成的粉沙质和砂质弯曲条带(tortuousstrips),这些石英颗粒构成了潜穴晕环(burrowhalos)。颗粒选择性(Grain—selective)潜穴可以改善储层的储集能力、渗透率和可压裂性,因而控制着页岩油气储层的存储系数(storativity)。文中展示了三种不同类型藻管迹状(Phycosiphon—like)潜穴的三维重建结果,并研究了可能因遗迹组构的存在(ichnofabric)而形成的流体流动通道。采用体积法对藻管迹状(phycosiphoniform)潜穴制造者产生的生物扰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这类生物扰动层段内,孔隙度和渗透率因生物扰动而提高的沉积岩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可达13%~26%。因生物扰动而形成的石英质条带高度弯曲,而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很好的连通性,从而使页岩的纵向和横向渗透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此外,潜穴产生的石英格架(quartzframeworks)可以改善原本不具脆性的泥岩的局部可压性。
简介:原油被限制在管道中央以环形液面流动-称为核心渗流的技术已经成为可行的稠油运输替代方法。液膜的润滑作用相当于降低了粘度.因此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油在管道内表面逐渐积聚,必须有清管方法。本研究目标旨在通过测定稠油/水相/金属表面体系的接触角研究原油中极性组分对原油接触到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利用烷烃的絮凝和碱液的洗涤分别除去原油中的沥青和环烷酸,用工业镀锌钢作为金属表面模型;研究水相包括纯水;1%氧化钠和1%硅酸钠溶液。在金属表面滴一滴油,在有水相存在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金属表面性质对研究的润湿性影响不大。但是,发现有沥青和环烷酸存在时影响很大。除去沥青和环烷酸,可以降低接触角,使润湿性从油湿性(接触角大于145°)转为水湿性,接触角分别小于45°和80°。由1%硅酸钠和1%氮化钠水相进行的实验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接触角小于60°,我们认为这可用于防止原油在管道表面沉积。此外,本研究认为,在流动试验之前测量静态接触角可用于原油输送表面配方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