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含气性参数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在2014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页岩气资源与储量计算的评价技术规范》后的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龙马溪组一段—五峰组页岩气勘探中,发现计算含气性参数时存在3个突出问题:①对于中低电阻率(10~50Ω·m)的优质页岩气层,利用电测井信息求取含气饱和度会出现严重偏小的状况;②用等温吸附实验直接计算地层吸附气量会出现较大正偏差;③如何有效区分总含气量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因此,进行针对性分析研究,在对高阻和中低电阻率页岩气层、极低阻页岩层电性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解析各类页岩气储层测井电阻率的影响因素,改进形成了适应该区的含气性测井评价方法技术。结果表明:①利用中子、密度孔隙度及其差值等非电法测井信息计算游离气饱和度,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导致的偏差,尤其对于中低电阻率页岩气层,具有更加显著的应用效果;②基于岩心实验刻度求取吸附气及游离气含量的计算方法,避开了电信息等非相关性因素的直接影响。
简介: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三段和五段为例,分析凝缩段识别及如何指导致密砂岩气勘探。分析认为:1凝缩段是最大湖泛面时沉积产物,岩性主要为质纯的暗色泥岩或黑色页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对应于△logR高值段,地震上为强连续反射,为高位体系域的下超面;2须三与须五段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而非源内成藏,可形成经济型致密气资源,而凝缩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能力强,与之紧密接触的规模储集砂体最具勘探潜力。综合研究指出,寻找致密砂岩气勘探"甜点区"首先寻找凝缩段,其上直接接触的规模储集砂体就是最有利勘探区。
简介:随着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重要性持续增强,产层岩石性质的评价变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要尽可能地增加潜在的收益,就需要有综合性的页岩成藏层带描述方法,来识别产油气区域,这一点已经变得越越来越明显。描述超低渗透率页岩储层及其油气资源潜力的参数很多,包括有机质丰度、热成熟度、岩性非均质性和岩石脆性。岩石脆性是描述岩石地质力学性质的参数,在生产井的总体生产动态预测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通常是提高井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对于潜力区的优选、井位部署方案的设计以及水力增产处理有效性的提高,认识目标层段的力学性质都是最为根本的。从伊格尔福特组页岩(EagleFordShale)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质力学属性捕捉到了这套地层变化的力学性质,而后者又能够指示走向上的岩相变化。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评价了伊格尔福特组页岩不同岩相单元之间的力学性质差异及其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储集岩相的识别对开发钻井是重大挑战的区域,利用3D地震资料对构造和岩相分布进行了成图。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证实,在有效的增产处理和压降过程中支撑剂嵌入地层等问题是关注重点的区域,由三维地震资料反演得出的杨氏模量和密度是有效的描述参数,它们可用于识别岩相变化并对其成图,确定可以有效开展水力压裂的地层边界。最终所得的结果就是由脆性伊格尔福特组页岩中富含碳酸盐地层段的三维地震资料属性识别出的力学性质变化,以及根据这些变化预测出的可水力压裂储层的边界以及与支撑剂嵌入相关的井生产动态变化。对于在诸如伊格尔福特组页岩这些超低渗透率岩石中优选高产层段而言,力学性质的变化极为重要。我们相信,这种方法�
简介:在市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面临施工和HSE的挑战。无线记录系统的应用使得地震采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方便及节省费用。最近研发的可控震源自主激发系统改进了在科威特城市繁华区进行的地震资料采集效率。2015年,KOC(科威特石油公司)和BGP(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签署合同,进行非常复杂的3D地震采集,包括海湾区、科威特城区和SABKHA区。勘探中应用了可控震源、炸药和气枪等不同类型的震源。KOC表达了他们的关切,然后,双方共同工作,致力于找到最佳施工方式,实现高效采集。为了保证资料采集的效率,应用了最新研发的DSS(数字地震系统)。该系统可直接控制能量源,进行高效施工,智能控制,实时QC和实时施工管理。整个可控震源自主激发过程可分为5步。这种自主激发技术的基础是DSS和Sercel记录系统中的一系列配置。但当有缆系统与无缆系统相结合进行混合采集时,最好是自主激发与编码激发相结合。以上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勘探目的,提高效率。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威利斯顿盆地美国部分巴肯页岩油区未发现的石油技术可采储量大约为36亿桶。随着威利斯顿盆地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从勘探和评价阶段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开发井网优化和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巴肯油藏的开采机理主要是溶解气驱,而且一次采油的采收率达不到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15%。由于采收率很低,地下有大量的剩余油,这促使人们大力研究提高这个页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文中假设巴肯组和斯里福克斯组(ThreeForks)存在天然裂缝且具有单一孔隙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这两套地层的典型流体和岩石性质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完井工程资料并结合流动模型,确定了分段水力压裂裂缝的性质。根据整个盆地一次采油过程中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油井作业方式,对流动模型进行了约束。为了防止油藏压力因大规模压降开发而出现快速下降,石油公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油藏压力,而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公司还会实施注气(包括二氧化碳)和注水开发,文中将介绍这些维持油藏压力的方法以及注气和注水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