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修损失占地震总损失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大中城市装修损失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损失比是地震经济损失评估中非常关键的参数。本文在对损失比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抽样与专家咨询(Delphi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权统计给出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装修震害损失比取值范围。最后,将本文给出的取值范围与其它文献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破坏等级下,装修破坏损失比要高于主体结构损失比,且在中等破坏及以上破坏等级下,前者要远大于后者。

  • 标签: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评估 装修损失 损失比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同时从1998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标志我国从事建筑活动防震减灾活动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本文闸述了作者在实施这两部法律时的若干思考: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治。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建立“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危害度”等概念来描述地震地质灾害各影响因子、要素及可能的灾害危害程度,进而建立构成地震地质灾害层次分析的概念体系及地震地质灾害空间预警评估模型,将定性评估转化为定量评估进行初步研究。

  • 标签: 地震地质灾害 预警评估 定量化 研究
  •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 标签: 弱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空间光滑方法 完整性评价
  • 简介:基于大圆弧假定,利用傅立叶-贝塞尔(Fourier-Bessel)级数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含圆弧形沉积的楔形空间对平面P波的散射解析解。为方便构造地表面引起的散射波场,本文利用2个大圆弧面来模拟地表面,由连续性边界条件建立方程并求解得出该问题的解析解。算例结果表明,楔形空间沉积附近地表的动力响应特征依赖于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度、沉积内外介质特性与楔形夹角等因素,且位移放大效应较半空间情况更为显著。

  • 标签: 楔形空间 圆弧形沉积河谷 平面P波 散射 解析解
  • 简介:从邢台地震区以震报震的角度出发,以当地直接前震为端,扩大到海城、唐山大震之前,无论当地或华北广义的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特征性图像,用动态跟踪监视的思路与本文的办法,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以现今的认识提法综合统一归纳为:用“震情三分律”办法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时段”;用“对称填补”模式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空间”。认为,以现有各地的测、控水平,对Ms≥6.0级地震前记录到的震兆信息是有可能作出短期或临震预测的。对提出的2种特征性图像的物理意义、岩石压力实验等作了简要的叙述。但因地质构造并非短期内能改变大震前后的继承性活动,故本文概不涉及。

  • 标签: 短期预测 临震预测 强震活动 震兆信息
  • 简介:人口是地震灾害的重要受灾体,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将人口统计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应用基于居民地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模拟人口空间分布。首先根据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的分形几何意义,推导出城乡人口—面积统一模型;进而以2007年宁洱地震灾区为例,在建立居民地分类体系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目视解译获得准确的居民地信息;最后应用城乡人口—面积统一模型获得网格人口密度矢量数据。经检验,本文的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同时在人口数据空间化完成的基础上,以地震受灾人口估算为例,探讨了人口数据空间化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格人口矢量数据的受灾人口估算结果更能客观反映地震灾情,可以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人口数据 空间化 防震减灾 居民地 宁洱地震
  • 简介:《地球物理地震行业量单位实用手册》简介计量工作是地震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计量法规是计量法制管理的准绳,量单位的国家标准是各行各业必须贯彻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是计量检定监督管理必须遵守的法制性技术文件。严格贯彻我国计...

  • 标签: 地球物理 量和单位 地震标准化 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技术法规 计量法规
  • 简介:断层围陷波的观测特点是利用密集的地震台阵,横跨断层布设测线.可以利用爆炸震源也可以利用余震进行观测,本文分别介绍了实际观测的例子.对大地震破裂带内部的观测,测线位置通常布设在地表破裂带明显、已开挖了地震探槽、断层陡坎出露等地震地质的典型地段.利用爆炸震源激发观测断层围陷波,震源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断层带上,震源炸药量大约500kg,测线位置与震源的距离大约5-15km.断层围陷波在新破裂带老的断层中都能形成传播,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大震破裂带研究,也可以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

  • 标签: 断层围陷波 断层带结构 地震记录
  • 简介:本文以龙门山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带、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岩石圈分层结构的龙门山地区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地壳水平运动速率观测值为约束条件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发生机理。通过分析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余震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了2次地震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以及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的影响。研究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余震大部分由其主震触发,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的余震有约6.78%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同震库仑破裂应力在芦山地震主震位置的增加值约为0.016MPa,如果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按照0.4×10-3-0.6×10-3MPa·a-1计算,汶川地震使芦山地震提前了约27—40年。计算还表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发生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虎牙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这些断裂带在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库仑破裂应力 余震分布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有限元方法
  • 简介: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的几次地震谣言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的角度,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的处理机制应急预案建设的建议。

  • 标签: 地震谣言 对策 公共危害
  • 简介:本文对地震预报的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制约地震预报的几个因素,指出应持乐观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毕竟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及全球的高度重视高度合作,分析预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各种预警等减灾措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小。

  • 标签: 地震预报 震害预测 地震灾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的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的联系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学的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的发展的现状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研究的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新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的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的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的龙门山成都地震构造区的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的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的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的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的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的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本文根据通信台站雷害调查的情况,分析了通信台站雷害产生的原因,结合高山台站防雷接地系统的现状,应用电磁防护原理通信防雷技术,提出了通信台站防雷的综合措施。

  • 标签: 通信台站 防雷 接地
  • 简介:对中国大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仔细的探讨,发现6级以上强震在西部(东经105°线以西)有三组近似是对称分布的空带现象,每组平行空带相邻带间距为5°,带宽约为1°;而东部则有两组NE、NW向空带将其分割成若干强震块体,相邻空带宽约700km,带宽约为150km。6级以下地震在空间上几乎随机分布。理论推导证明:强震空带现象其实质为一些不连续块状分布的强震区在空间的有序排列,且控制东西两部分构造运动的构造波波长均约1000km,并在同一机理下还统一地解释了强震等间距及构造带等间距现象。应力场反演表明,大陆西部受三组主次不同的边界力源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气、油等轻而易于流动的物质的聚集区多分布在强震空带内,而金属矿藏多分布在强震块体内,同时从空带分布图即简单的地震危险区划图上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已发展建设成的大型城市多位于“安全岛”内。

  • 标签: 强震空带 构造波 应力场 矿藏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烈度计、MEMS加速度仪等强震动观测仪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概述了强震动记录中典型异常波形产生的原因力平衡加速度计的仪器响应误差及校正,建议了解决强震仪器缺陷的措施,分析了强震仪在强震动观测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研究结果如下:①进行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的研究是有针对性改进现有强震仪存在问题的很好途径;②早期数字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频带范围0至30Hz)获取的强震动记录应进行仪器校正;③应跟踪强震动观测新方法相关领域新技术,发展MEMS加速度仪和光纤加速度仪等新型仪器。

  • 标签: 强震仪 力平衡加速度计 烈度计 MEMS加速度仪 强震动记录异常波形 仪器响应误差
  • 简介:本文分析了地震行业信息发布的特点及需求,在地震信息发布中引入了百度云推送技术,论述了百度云推送在地震行业使用的效果,开发了Android应用接收推送信息。通过百度云推送技术及Android的应用有效地提供了地震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稳定性受众面。

  • 标签: push云推送 百度云推送 ANDROID 信息发布